益民学校韩笑笑

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目的不外乎:一是通过范唱或播放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并实施美育目标;二是通过聆听,让学生熟悉必要的乐理知识与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长期教学实践说明,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想像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感受和音乐审美等综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和探索歌唱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艺术审美素质的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诗的名字叫热爱;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画的主题是未来;也...
    29761a761095阅读 291评论 0 0
  • 爱的感悟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诗的名字叫热爱;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画的主题...
    29761a761095阅读 217评论 0 0
  • 如今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
    29761a761095阅读 327评论 0 0
  • 一个一丈多宽的讲台,教师人生梦想的舞台。曾经怀疑这个小小的讲台,这个双手伸开足以怀抱在胸的讲台,能创造出多少灿烂的...
    29761a761095阅读 98评论 0 0
  •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
    29761a761095阅读 2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