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 for a heavenly cause." ———Man of La Mancha
这篇读书笔记(姑且这样称呼它)是高一时寒假作业中的一项。今天稍作整理发上来。读的时候感觉有点久远了,现在看来有些地方真是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写。尽管如此还是留个纪念吧。
一位普通的乡绅因为读了太多骑士小说,想要成为举世闻名的骑士,于是披上铠甲,拿起长枪,开始了他荒诞不经的冒险之旅……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的流传使奇情异想的骑士堂吉诃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书中的故事极具想象力,丰富多彩而生动夸张。要让我用插图来描绘那些故事,我一定会选择用简单而极富变化的一条条粗线像画符号那样画出堂吉诃德的形象。
提起一部小说时总不免提到它的作者,我们不妨来谈谈塞万提斯。
“足够两个小时的消遣”,可见塞万提斯一开始并没准备把《堂吉诃德》写成长篇小说。然而最终,就像他因疏忽让堂吉诃德一行人在旅店里吃了两顿晚餐一样,他“一不小心”将这巨著写出了两部:第一部共五十二章,第二部共七十四章。
在书中,塞万提斯融入了一部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借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衔接以及神父等角色之口发表了不少自己的智慧见解。尤其是焚烧骑士小说那段,作者巧妙地对那个时代的各种骑士小说和牧歌等其他一些作品作出了或肯或否的评定。从这些内容和其幽默、夸张的文风中,我们不难窥见赛万提斯其人的风采。
不过以上这些只是他的影子。要说塞万提斯在书中的真实写照,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疯子,那个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
拿一件事来谈。书中提到过,一位勇敢的俘虏多次率领同伴逃亡却从未遭生性残暴的主人加害。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正是作者本人。塞万提斯年轻时参军,于回国途中被俘,沦为奴隶。四次组织同伙基督徒逃亡未遂。他的主人是杀人不眨眼的恶徒,常常把奴隶割耳朵,割鼻子甚至活活剥皮。但由于每次逃跑失败后塞万提斯总把全部罪责独自承当,拼死保护伙伴,主人慑于其气魄,竟没有凌辱他。而在书中,堂吉诃德尽管四处碰壁却一直无所畏惧,甚至敢向狮子挑战。“可以说,没有作者这种英雄胸怀,写不出堂吉诃德这种英雄气概。”杨绛先生在译者序中如是写道。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相像的地方除了这种英雄的无畏,还有他们到处碰钉子的经历。堂吉诃德在幻想中的冒险里屡战屡败,甚至被他救助过的牧羊孩子诅咒一番。而生存于现实的塞万提斯参军被俘,逃亡失败,赎身回国后又常常为生计所困,总算得到收税员这个工作又因得罪权贵几度入狱……难怪《堂吉诃德》从一开始的“闲暇消遣之书”变成了长篇巨著:塞万提斯写着写着改了主意,因为他发现堂吉诃德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和自己竟如此相似。于是他爱上了自己创造的一个个可爱的角色,在他们身上倾注多少心血都不嫌多。
其实,塞万提斯若是早生几百年,谁会说他不是一个再合格不过的骑士呢?有才识、有见解、有理想、有一身正气,不为挫折打倒,敢于向现实挑战。种种为骑士道尊崇的精神都在他身上有所体现。
而生于十六世纪的塞万提斯,完成了一本在当时大众看来荒诞、逗笑的“反骑士小说”,使后世再没了荒诞的骑士小说。那么问题来了:“反骑士小说”是反对骑士道和骑士精神吗?在我看来不然。相反地,许多优秀的骑士精神在作者身上都有所体现,是为其所追求的。而“反骑士小说”批判的是当时许多将这些优秀精神付为烂俗且“套路满满”的娱乐的骑士小说。这些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作品,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真实的冒险就是这么一回事,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真实的骑士精神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正是为塞万提斯所反感的。
让我们看得再仔细些。骑士小说该被抵制的原因只有这些吗?在这里我想擅自发表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那些骑士小说里常常写骑士们天赋过人,手持锋利的长枪,身穿漂亮的铠甲,轻而易举地战胜一众敌人,轻而易举地砍下好几个巨人的脑袋。这些小说里的骑士往往长相也英俊出众,才华也超乎常人,常得美人青睐。这些“套路”都过于理想化,令人心醉神往,流连其中。想想吧,谁不曾梦想过像成为那些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的理想化人物呢?当然,堂吉诃德也是这些“梦想家”之一。这些小说当年风靡几代人,人人读时都把自己想成无人能敌的主角,要不就是统领众魔的大反派。然而正是这种过于理想化的东西,反映了现实无奈,促进了现实的浮躁。更甚的是它们让大家认不清这些,让大家都做梦,让大家读了几本烂俗小说就以为自己博览群书,以为自己是大英雄。换句话说,它体现了现实的不思进取,还让大家继续不思进取下去。
堂吉诃德虽然也深受这些小说“毒害”,但他拿起长枪,披上铠甲,试图将过于理想化的东西变为现实。他失败了,但他献身了,让大家认清了骑士小说的种种不好。塞万提斯想要批判骑士小说,于是他站了出来,创作了《堂吉诃德》。他也献身了。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这位作家和他笔下人物的又一共同点。和许多干坐着的“梦想家”不同,他们既敢想又敢追求。
《堂吉诃德》这本书读着读着,我们便惊奇地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我们是桑丘,有时候我们是主仆俩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还有的时候我们是堂吉诃德。我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有人鼓掌,有人嘲笑,有人附和,有人旁观,可就是没人理解,没人一道同行。自己的故事里只有自己这一个主角,只有主角孤军奋战。
这些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个孤独的堂吉诃德,一个个孤独的追寻者。但是要想想,还有许多和自己处境相似的人,虽然大家各自的追求不一样,但这个过程总是那么类似,总是那么“堂吉诃德式”。
引用由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我,堂吉诃德(Man of La Mancha)》(插一句:舞台剧很棒,尽管和原著出入比较大)里的一句台词:“乡绅死了,但堂吉诃德没有死,他还在我们心里。”
愿追逐理想的你我心里都住进一个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