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淅沥沥,裹挟着风,凋零桃花,拂落红衣,送来秋凉。于是这雨声入了诗人词人的耳里眼里,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人阶前点滴到天明”……大多带着点抹不去、滴不尽的凄凉与忧愁。
可这雨却又是那么美妙,在春天,它滋生自然万物,在夏天,它拂去滚滚暑气,在秋天,它把丰收的色彩泼洒向大地,在冬天,它伴着雪,继续滋养大地。当它从天到地,接触到树叶、花朵、屋顶……又会发出不一样的美妙声响。
雨如日月,从春到秋,从冬到夏,不会因谁喜爱就多降一分,也不会因谁的憎恶而少降一点,去而复来。雨相似,人不同,世间来来往往的人,听着这雨声,有不一样的滋味;纵然人相同,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情感。
所以蒋捷的《听雨》写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老年听雨僧庐下,不同的年岁,听雨有着全然不同的心境。
今天分享一首韦庄的听雨词。
❥词作背景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是京兆万年人,故乡在今陕西西安,江南并非他的故乡。韦庄生活在唐朝从衰败到灭亡的时代,正好经历了黄巢起义后的战乱,长安与洛阳这一时期均处在战乱之中。他长期漂泊在江南,这里算是他的第二故乡也可说。
直到59岁时,韦庄才考中进士,66岁时入蜀依王建,参与建立前蜀政权,从此留在蜀中,既没有回到故乡,也没有再回到江南。
待在江南时,韦庄在思念故乡;而直到离开江南后,仍然没有回到故乡,反而到了更远的地方,到这时候,韦庄对于江南的生活也是怀念的。所以在《菩萨蛮》其三中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说明江南的生活的确是值得回忆的。
人的感情可不正是如此吗?往往在离去之后,方知怀念之深。
❥一幅画船听雨图 任时光在江南老去
人人都说江南好,但游人却只想在这里慢慢变老。在这里,“游人”是指韦庄自己,对于他来说,江南是躲避战乱的寓居之地,于江南而言,自己只能算是游人。在游人眼里,江南是美的吗?
当然美!在江南度过着怎样的光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水碧绿映着天之湛蓝,水天之间一派澄净清明,人卧于画船之中,静静听着这潇潇雨声入眠。
在江南这样的好风景之中,船飘在河湖之上,悠闲自在,忽而一阵雨来,打在船上、水中,周遭一片静谧,天地间惟余雨声,此情此景,太过美好,真想就这样任小船在水上漂流,更任时光流去啊。
可眼前江南时光的悠闲与美好,让词人想到的却是正处于战乱之中的故乡,一舒适,一战乱,两者的对比怎能不让人感到悲伤呢?江南纵然千般好,词人也只能在这里待到老去而已,故乡也不是不想回,只是欲归不得,此时归去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然而落叶归根,始终都要归去,“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故乡有思念的人,有难以忘却的情,怎能不回去呢?
写到这里,结合词人的生活背景,再回过去看那似无一字沾染愁绪的江南听雨图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再看首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词人寄寓在词中那深邃婉转的情意便纷纷流转而出了。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在《白玉斋词话》中这样赞美韦庄词,看似直率,实则曲折,看似通达,实则沉郁。窃以为,这首《菩萨蛮》是很好的体现。
无论如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真的很美。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今天灯下同学脑花儿已被榨干,发篇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