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是一个必备环节,没有总结和复盘的工作,就是白干等于0,甚至是负值,耽误了工夫,花费了钱。”
2022年3月11日
事情做完了,不等于做完。这个观念得扭过来。
过去觉得,任务交差了,项目结束了,这事儿就翻篇了。
不对。
对于事情的复盘才属于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做事情本身的一部分。
就像种地,收了庄稼不算完,得盘点一下今年收成怎么样,
哪块地肥,哪块地瘦,明年种子该怎么选,这才算给这一年画上句号。
时时事事都可以复盘,复盘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值。
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养成生理习惯,那就是:
事情本身的得与失,输与赢、赚与赔都是游戏的一部分。
要把每一次经历都看成是打怪升级攒经验。
减少对钱损益的心理包袱,经验比金钱更宝贵
钱花完就没了,但刻在脑子里的经验,能让未来赚更多的钱,避开更多的坑。
别把复盘是一个必备环节当成耳旁风,也别是做砸了才复盘,做得好也要复盘。
这一点特别重要,复盘能让做一件事,变成一次做了好多次同样的事情。
没有总结和复盘,有可能事情干得很漂亮,
但未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极有可能没办法干得更漂亮。
因为不知道上次成功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是运气还是实力?
是某个人的超常发挥还是流程确实优化了?糊里糊涂的成功,不可复制。
最关键的是,这样成长和积累得慢,得等再次遇到同类的事情,才能感受到成长,这效率太低了。
所以,我才会比较极端地给没有复盘的事,下个定义就是白干。如果干得不漂亮,既浪费了工夫,又浪费了金钱,那等于负值。
因为投入了时间、精力,却没有提炼出可以反复使用的“资产”。
复盘不一定非得上纲上线,整理成报告。
说白了就是总结经验,反思一下哪儿些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反思——在这里的意思是倒回式思考一遍。
一个朋友把这个过程描述得很贴切,就是梳理一下哪些是 “玫瑰” ,哪些是 “刺”*。
玫瑰是那些做得好的、有成效的、让人愉悦的部分;
刺是那些扎手的、出问题的、可以改进的地方。
复盘可大可小。
大了—— 可以花时间去思考,整理成经验或者方法论,用于指导团队或未来的大项目。
小了——就是回过头琢磨一下,如果重头做,还有哪儿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可能就是在下班路上花五分钟想的事。
也许这就是古人提到每日三省吾身的精髓,无非就是这种针对具体小事的快速复盘。
不过,复盘不是上来就挑刺,
而是把发生了啥先原原本本的,按着事实重演一遍。
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
很多人一复盘,直接就开始批评“这里没做好,那里是失误”。
不对,得先像放电影一样,把事情的经过,客观条件,
特别是当时的心路历程、内心是咋想的,都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来。
不要小瞧这个内心的活动过程,有些时候就是一个念头改变了事情的走势。
比如,某只股票为啥卖飞了?当时是咋想的。
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预感?还是担心什么?
把这些“心理事实”摊开来,才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真正根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
复盘,这个看似简单的“回头看”动作,是把一次性的经历转化为终身受用经验的关键一步。
它让我们的每一次投入,
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精力——都真正产生价值,避免沦为一场空忙。
这个时间成本的投入很划算。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