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蓄电池:
你好。
这封信,该写什么,我想了好久。怎么爬、怎么走,怎么在摔倒后站起来,怎么享受书中的乐趣,怎么在众人之中快乐但不喧闹,一点儿一点儿的引导了那么多琐碎的日常,一点儿一点儿的在玩里学学里玩的长到这么大,还要再继续成长那么多年。有什么事儿,是需要写信来告诉你的呢?
想了好久,想了好久,我只想到一件我还没有找到答案的事:该怎么成为你自己。
我想,这个问题,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探寻的事情吧。只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觉知此事。
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妈妈。你也一样,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妈妈的儿子。
但怎么该是我自己,怎么该是你自己,我不知道,这是一条弯弯长长的路,我一直在路上磕磕跘跘。我有地图,然而地图该怎么看,我也还在学习,一边学,一边查验着地图是否正确,准确的说,是查验地图是否适合我。
我不敢说,教你怎么成为你自己,我自己都没搞清楚的事情,怎么敢教,我只能分享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你,也要你自己去体味。
首先,要知道这世上并非独我一人,与他人的互动、与他人的相互反馈,映射了、影响着我自己。
“我自己”是谁?是过去的经历、正在做的事、将来的计划,是我的生活和我想过的生活,是我的坚持与妥协,是我的高昂与无奈,是我心情的起起落落、坦荡与幽暗,是这些一切集合成了我。人总要认清自己是什么样子,想成为什么人,怎么成为那个人,循环往复的车轮滚滚奔向未来。
那些愤怒、那些释然、那些斤斤计较、那些怅然若失,那些随风去、随火起的情绪,那些心上的跌宕起伏,描绘了我自己,抓住心绪的源与尾,慢慢就能摸索出自己的模样。
想做到这些可不容易,要保有觉知的观察这个世界、要不停的读书、思考,要从各个方面看着自己、探索内心,还不可断了与外界的关联。时间久了,这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玩乐方式。
我一直和我在一起,那个我喜欢的自己,那个我讨厌的自己,以后也会一直在一起。比起抱怨,我更想去感受这个世界上我更沉醉的那部分,比起隔离,我更想去认识我讨厌的那个自己。你也是,你喜欢的、你讨厌的,世界和你自己,都和你一直在一起,分不开的。
我心里有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我很难去控制,我也没有控制自己去引导你成为我想你成为的样子。我以前以为这会是父母对子女做的绑架,但是实际面对你时,我发现,为人父母,是不可能不将自己的希望、愿景套在孩子身上的,这才是真正的养育。但是比起要你成为我想象中的样子,比起强迫你按照我为你指出的道路前进,但我更想看你自己会成为的样子,我更想看你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我是我,你是你。所以,我愿意认真的看你,看你的行动,看你行动背后的原因,如果有我看不清、看不懂的时候,希望你能告诉我。
当我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请让我们彼此都有耐心互相去了解对方。
去成为你自己吧。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你呢?
以上
撰文主题
“孩子,这件事,这么做”
片刻老友约定「七日颂」群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