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法语课的时候,法国先生说现在好的法语电影太少。我马上出声反驳。我说Amour是部很好的电影,但其实我心里十分想和大家分享多兰的《双面劳伦斯》。只是多兰的世界我不敢随便评论,生怕自己亵渎了多兰美学。我那结结巴巴的法语是怎么都配不上形容多兰的作品的。
双面劳伦斯的故事情节总会让我想起另一部讲变性人的电影,那就是《丹麦女孩》。只是多兰更为出色。自恋的导演总是贪心,所以双面劳伦斯是一部你要看很多很多遍的电影。它的长度也考验着观众的耐心:不是所有人都配欣赏这样的作品的。反正我是这么认为。
沉溺于多兰的影片画面。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幕就是女主角Fred在饱受男主Laurence选择变性后带来的各种心理折磨和社会压力后,选择了出轨。她在咖啡馆里平静地告诉Laurence,下午她就会把所有东西理好离开这座城市。Laurence崩溃着去找自己的母亲,尽管母亲在知道Laurence选择做公开的异装癖后很直白地告诉自己“儿子”,有困难别来打扰自己。但当她打开门,看到一脸受伤的Laurence以后,她还是选择站在自己孩子的一边。这个时候画面上出现了十分冲击的一幕:下着鹅毛大雪,雪大的让人喘不过气,却又阳光明媚。其中的隐喻不言而喻。而后一幕,是在淋浴的Fred,她的红发在花洒的水滴下渐渐失去了些什么。Fred自由了,却“下雨”了。这场雪和这场雨让我深深迷恋上了多兰。更不要提当时的配乐,多兰这个乐品极高的小妖精,他太懂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了。
所以我特别懂豆瓣上的那句影评:如果我想试探河流的湍急,我只需把脚伸入,但多兰却是恨不得把你整个扔进河里。
对我这种人来说,多兰就是一面白墙上的那块粉砖:温柔地吞噬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