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天里百花香

2018年11月20日
昨日,某一平台提出一个问题是,重男轻女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我的意识中,从来没有重男轻女过,我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当男孩看待,大女儿随她父亲姓,小女儿随我姓。每次俩闺女出门,与朋友们相处。当她们听说俩姐妹不同姓时,惊呼道:“你们俩是亲姐妹吗?怎么不同姓啊。”大女儿说:”当然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呀,我随爸爸姓,妹妹随妈妈姓,在我妈眼里没男孩女孩之分。”女儿朋友说,你妈妈思想与别人妈妈不同,不封建。
当女儿和我说到这些话题时,我平静地笑了。
而我的思想开明,和我爷爷奶奶、父母的教育有关,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在爱的环境中长大。
我在家里是长女,我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从我有记忆开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疼爱我,视我为掌上明珠。
我4岁时,母亲生了弟弟,那时幼小,不记得什么。
长到七八岁时,爷爷奶奶就喜欢带我和弟弟走亲访友。
爷爷常教我和弟弟背《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岁歌》,爷爷从来没有说过弟弟是男孩,多偏爱于他,而对我总偏爱些。
奶奶是个爱憎分明的人,我若和村上小孩吵架,被男孩打了,奶奶定会到别人家兴师问罪。
记忆中,父亲对弟弟管教很严,他小时顽皮,常挨父亲的打。
但我母亲坦护弟弟多些,弟弟当年在离家几十里地读高中时,父亲不给弟弟零用钱,而母亲总是瞒着父亲给弟弟一点。
我十五六岁时,农村实行了分田到户责任制,“双抢”时父亲常让弟弟下田干活,让他懂得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而我从来不用下田,只做些家务活。父亲总是喜欢给我买衣裳,弟弟衣服穿破了,才给他买。
所以在我心中从来没觉得父母重男轻女,也不知道什么概念。
只是后来见到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有些村妇为了生一个男孩,东躲西藏。小小的我常听见母亲说,谁谁谁又躲起来了,三胎都是女孩,这胎想生个男孩子。
懵懂的我还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那婶婶要生男孩子。母亲说,男孩子能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男孩子力气大,能下地干重活,能为家撑起一片天,家里有了男孩子,别人也不敢欺负。
现在想起,母亲说的这些话,大概就是七十年代人共同的意识,也不是太多的封建思想,当年的农耕生活确实是每个家庭,需要一个有力气的男人去干活。
而如今生活的提高,机械化种地,女孩子也可奔走在各行各业,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女生结婚后,有了孩子随丈夫或随自己姓都可以。那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会慢慢地退出。
好男儿能志在四方,好女儿也同样纵马天下。
齐悦社群更文第5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