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行为交给孩子,学会引导孩子,需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1.不包办
不包办也是不替代。孩子越小的时候,替代的成分越高。
家长为啥乐于替代孩子呢?
1)家长通过替代,体现自己的价值感。
比如拖拉的孩子,来自家长的替代。看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我来。孩子不是没有选择的能力,而是没有选择的权力。把孩子的事情先还给孩子。
2)家长自己 的分离恐惧和分离焦虑。
替代孩子的结果,阉割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一辈子离不开父母,创造了永不分离的母婴关系。分清楚这件事情是我们的事情还是孩子的事情,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需要交给孩子的事情:
1)学习。
很少有孩子天生学习不足。只有一个问题,心态出了问题,家长的剥夺。让孩子觉得,是为自己而学。把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孩子。
2)家务。
调查显示,适当做家务的,学习稳定,未来幸福。做家务,更加有参与感就有价值感。但是不要用钱或者其他来进行替代。家务不是家长的专属,也不是女人的专属。家是共同的家,共同的责任。让孩子做家务不能说谢谢,要多说恭喜。特别是主动承担了责任,要更加的肯定和恭喜。
3)内衣内裤
6岁以后慢慢的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男孩的内衣内裤自己洗。不要为异性孩子洗内衣内裤。6岁以后,不要帮孩子洗澡,特别是妈妈不要给儿子洗澡,超越了关系本身了。6岁以后要培养分床,分房独立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