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刀郎之所以风头正劲,是因为他的《山歌寥哉》说出了平头百姓的心声,迎合了大众的心理。
因此有人以为刀郎能够针砭时弊,也能改变这个社会上不正的风气,彻底扭转乾坤。
殊不知刀郎只是一个一下子人气爆棚的草根歌手,尽管一流歌手也不抵他的人气,但他毕竟不是位高权重的人,岂能凭几首歌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呢?愿望是美好的,但想法未免太天真幼稚。
我认为对刀郎的《山歌寥哉》不要过于解读,不要过于拔高,认为他比鲁迅还鲁迅,他的文学水平不会那么高;但也不要过于贬低,认为比狗屎都不如,刀郎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人,至今他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但他的《罗刹海市》就写得太扑朔迷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里面的内容甚至很黄,让人目瞪口呆,难怪有人会怀疑这还是那个唱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刀郎吗?
所以,我认为他的《罗刹海市》很容易遭人误解。像汪峰、杨坤、那英和高晓松之名流的评论区里都爆棚了,这跟十年前的公案脱不了干系吧?但我认为名流们也不应该恼羞成怒,刀郎又没指名道姓骂你们,就不能说明刀郎就是那样泼妇骂街地骂你们。要发泄私愤他在十年前就发了,何必等到现在东山再起时又“山歌寥哉”!我认为他十年磨一剑,一朝出鞘霜刃露锋芒,格局还不至于那么小。君不见连美国这个太平洋警察都惊动了,据说美国音乐协会都制裁刀郎。认么么的,你太平洋警察管得也太宽了吧?连一个唱歌的刀郎你都想制裁,你制裁试试!美国佬,你认为当年在三千里江山上打趴了你是侥幸的吗?不要想得太天真,如果你不服,大可以再试试,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但有人因此就认为刀郎是共.产.主.义.战.士(我这个是简书敏感词),我认为他们心怀叵测,他们这是把刀郎往枪口里送,让刀郎当炮灰。现在看客不少,但一旦刀郎真的倒了八辈子霉,这些看客也是爱莫能助,除了无用的惋惜一阵子,他们马上如鸟兽散。此种情况已屡见不鲜,鲁迅文章里也常常提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再当戕害好人的帮凶。
说刀郎,道刀郎,一曲飘过太平洋。太平洋警察想请刀郎蹲班房,鞭长莫及捉不到,就想制裁把他伤。这足见刀郎的《罗刹海市》威力有多大,不仅歌坛上的名流爱恨交加,就连太平洋警察也是悲欣交集,说刀郎胆子太肥了,连驴堂马厩也敢惹,连别灯养个狗和鸡,养个猪和马,他也放到歌词里去冷嘲热讽。婶可忍,叔不可忍?
但是,我想刀郎作这首歌时,他绝对没想到太平洋那边的美国,也万万没想到跟当年打压他的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瓜葛。他不就是以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写了一首歌吗,招谁惹谁了?不过,我虽然欣赏刀郎的才华横溢,但对他歌词里的色彩缤纷还是不敢苟同,难怪人家那英会到平台要求屏蔽评论,换做我也会这么做。
不过,《罗刹海市》究竟骂谁呢?我们不要听信专家说骂你骂我还骂他,骂了我们大家。这个年代的专家就是砖家,不要相信他,我们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