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之间 | 村里人是如何被一步步“干掉”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慢慢了解到世界原来并不是柏拉图一般充满幻想,也并非是可爱到如同仙境。成年人的世界把这一切叫做不公或者命运,在少年人的眼中,只有想得而不可得的羡慕,所以一种叫做野望的东西慢慢滋生,哪怕在不久的将来会刹那灰飞烟灭,仿佛不曾存在过。

有人说,如果非要在人间建起天堂,那么最终必然只是地狱。

直到初中时代,村民王二狗才知道原来学校可以那么大,原来同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有那样大的数目,原来老师们也会穿着一样的衣服,原来学校会有那样多的人开口说着普通话。世界因为经历变得更加清晰了吗?并没有,王二狗看不见那些掺杂在地域差异中的繁荣,也没有办法在一句句不知所云的口号中汲取力量。

而后,同一时间考入学校的孩子们逐渐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是因为外界压力又或者红尘诱惑,那些最早从新环境中忙里偷闲的人不一定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如果有一份调查存在,想必就可以知道,家庭条件更好、外出经历更多的孩子们占据了绝大多数。依稀记得,班级里学习最差的人多数是村里那些靠着天赋横冲直撞冲进那所初中的年轻人,后来为什么 被“干掉”了?学习习惯、心态、情绪调节、自我自律……他们有些人凭借一腔不屈或者向着其他人学习转变了自己,或知耻后勇或勇往直前。但是更多人打着退堂鼓,想要回到那个黄土的世界。

高中阶段来了,网瘾少年的群体日益壮大,初次来到更加广阔世界的孩子们迷恋繁荣,用自身那些微不足道的经济实力挑战世界最繁华的地方。上网、过度消费、扎堆聚餐……他们如同刘姥姥一般对于新世界毫无抵抗力又希冀着可以融进这方天地。而另一方面,对“普通生活”没有新意的重复不知不觉让“城里人”开始超越那些 不知从何处出来的同龄人,性格古怪的同龄人。所以有了二次淘汰,城乡之间 的差距再次出现,与学习能力无关,只关乎眼界和生活方式。

大学之后,多少人是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和对未来的一无所知进入了学校?没有足够的抵抗力,花花世界的诱惑仿佛更加强大。他们终于开始再一步蜕变。那些虚荣的年轻人中,有多少是因为自我认知的模糊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日常经历的变化还有对于原生家庭的不满。心理落差终于吞噬了又一批人。这,又或许与本身无关。随后的社会挣扎,又有许多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中苦苦挣扎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人世艰难,被赋予期待和万般要求的人想要在金字塔世界杀出重围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没有人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只是疑惑为什么优秀了十几年的人在某个节点尚且比不上村里的同龄人,废柴如斯。想要在封锁的阶层中一骑绝尘……何其困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情的颜色不由天定、事定、环境定,而是由生活中的你定。心情不能改变天气,不能左右他人,但会将你自己的心境装扮得五彩...
    丽麻公阅读 838评论 0 2
  • 像java一样,一种具有反射功能的语言。允许开发人员在运行时检查类型、方法、字段、注解等,并在程序运行时决定是否使...
    Java高级架构狮阅读 3,030评论 0 2
  • 2001年写的的,最近整理东西的时候才找到,贴在这里自己做个纪念。 标题: 漫漫移民路(一) 发信站: BBS 一...
    cakellyli阅读 2,5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