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命
主题:介绍非暴力沟通的两个组成部分:城市的表达自己和关切的倾听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
观察: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评判和判断
感受:表达感受,比如受伤、害怕、担心、快乐、喜欢等等
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告知对方具体什么行动可以满足我们
通过前三个(观、感、需)建立自己去他人的联系,通过请求去发现可以帮助别人的行动或者需要的帮助。
生活中的案例:
对他人:
听到父母或者朋友对自己的抱怨的时候。先不要产生抵触情绪,去观察他们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的这些话,然后体会他们的感受、你自己的感受,是不满、担心、生气、失望还是其他?从他们的感受、自己的感受中挖掘需求。是什么导致了那样的感受?然后把需求清晰的表达出来。
示例:我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父亲抱怨天天对着电脑和手机。我的第一反应是父亲不理解我,我们的生活结构是不同的。
那么如果用非暴力沟通来过一遍。
观察:父亲认为我天天都在对着电脑、手机
感受:担心
需求:希望我花精力在身体健康上,比如多看看其他的保护一下眼睛、比如外出运动一下,让身体更健康
请求:父亲对我的请求是”劳逸结合“。为了消除他的担心,我应该每天分出一点时间放下手机、电脑,或溜达一下,或运动一下。
对自己:
观察:我经常被父亲说对着电脑、手机(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直想用”嫌弃“这个词,”嫌弃“是一个评价用词。观察中切忌”判断、评估)
感受:不开心,父亲不理解我,不信任我
需求:父亲的信任和认可
请求:希望父亲能让我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如果担心,可以直接说出来,但请不要用负面的评价词语。
类似的还有表达希望我更勤快的打扫卫生,也是担心我以后成家被嫌弃,过不好自己的生活等等。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先放下评判、判断,复述发生的事实,然后去觉察事实所带来的感受,挖掘需求,并满足对方需求或请求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
案例扩展:比如公司老板的批评、同事的抱怨等等,要观察感受挖掘其背后的需求,情侣之间的互相埋怨、生活中的小摩擦等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知识链接:
与“自我觉察、冥想”关联的点,在于这几项都有自我观察、不带判断的去了解一个事情的呈现、挖掘需求等几个方面。都是自我探索与自我了解的一种方式。
与“被讨厌的勇气、感恩日记”等内容的关联点在于:将爱融入世界,从给与中获取成就感或者快乐。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存在,哪些是自己臆想的评判,分清事情与事情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