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菁菁的家就变成了父母的战场,一言不合就开撕。每当父亲母亲吵架或者打架的时候,菁菁就默默的站在旁边,不知所措。
菁菁上初中后,有一天,母亲突然不见了,她问父亲,母亲去哪了。父亲并没有回答。
既然他不说,菁菁也没细问。
那个时候,菁菁不仅没有因为母亲的突然消失而难过,反倒有了一丝窃喜——终于不用再听他们吵架了。
之后,一连几年,菁菁都没有母亲的消息,她偶尔回家,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她于她,更多的像个过客。
几年时间,菁菁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甚至都不曾记得她是一个有妈的孩子。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和一个不太会家务的男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也很安稳。没有吵闹,没有纷争,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那几年,菁菁的父亲,就是菁菁的全部,菁菁生活的重心只有她的父亲,他所有的不易与艰难菁菁都看在眼里。而菁菁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
那几年,菁菁的父亲在菁菁眼里就是一尊神,菁菁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更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是他解决不了的,菁菁只知道,那些年,他老的很快。
菁菁的父亲平时总是戴着帽子,所以当菁菁第一次看到他头上的白发时,菁菁一下子就愣住了,就好像看到了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一般错愕,菁菁从来不曾想过,她的父亲会老,会有白发,菁菁从来都认为他很年轻,无所不能。
高中后,由于学业的关系,菁菁很少回家,却也越来越心疼自己的父亲,希望可以辍学回家照顾他,父亲知道后,没有发火,没有惊讶,语气平淡到听不出有什么情绪,他问菁菁,你还没成年,不上学干嘛去?难道要在家里种地吗?
这一问,浇灭了菁菁的底气。
可心里的愧疚感越发深重,觉得自己把父亲一个人扔在家里,着实不孝。
但菁菁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不让父亲那么辛苦。
但她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她的父亲因病去世。
菁菁的生活一下子就乱了套。以前,父亲在的时候,不管过的有多苦,多难,菁菁始终都知道,有一个地方,她随时可以回去,有那么一个人,不管怎样,他都不会丢下自己,菁菁知道,不管她在哪里,她都有可以想念的地方,可以想念的人。因为家就在那里,落叶归根,她的根就在那里。
当噩耗来临的时候,菁菁整个人几乎崩溃,心池决堤,一下子空了。相依为命的两个人,突然就剩了一个,菁菁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葬礼那几天,她连着好几天没有睡觉,一闭上眼,似乎就能看到她父亲。
那几天,有心痛,有不舍,有担忧。
葬礼结束,回学校的那天,菁菁在路边站了很久很久。菁菁在想到底好不要继续读书,以后的生活怎么继续。或许她最该做的就是立刻辍学,出去打工,挣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资。
毕竟,活着,最重要。
她拖着行李离开了学校。
那时候,正值冬天,刚过完元旦,街上真的很冷,风刮在脸上,钻心的疼。
菁菁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要干什么。
如果是在以前,她会回家,可是现在她已经没有了家,原来生活的地方已经不能称之为家,充其量只是一个空房子。
她的父亲不在了,她的精神支撑没了,她就像一片没有根的叶子,随风飘零,不知道会飘到哪里,不知道会飘多久。
为了生存,她勉强找到一个在餐馆当服务员的工作,每晚下班都会在凌晨1点以后,日子过得无比漫长,她第一次觉得原来读书不是最枯燥的事情。
每天往返于宿舍和餐馆之间,披星戴月,学校期间的所谓理想,所谓诗和远方,当真成了触不可及的梦。
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17岁的年纪,她却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就像18岁的杜拉斯发出的感慨一样。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对父子,菁菁为他们端上饭之后,那个略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人对着自己的儿子说“我告诉你啊,你要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像她一样,给人端盘子。”
菁菁的心,一下子就被刺痛了,难道她要一辈子给人端盘子吗?这不是菁菁想要的生活,这也不是她父亲希望她过的生活,他那么努力的供她读书,不是为了让她去端盘子的。
这份工作,仅仅干了半个月,就到了年底,菁菁早早的回了家,回那个没有半点人气的空房子。
一个人在家,孤独、焦虑、恐惧几乎将她包围。她深深体会到曾经父亲一个人生活的那种孤独感,菁菁越发的感到愧疚与自责,如果菁菁一直在他身边,或许父亲走的能更开心一点。
在家昏天黑地的睡了三天,考虑了三天,她决定不管怎样,她要先把高中读完。
可是要读书,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活费的问题。而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钱支撑菁菁半年生活费的方法只有两个:或者找母亲要,或者找亲戚借。
出于前几年的生活经验,菁菁内心里总觉得亲戚要比母亲可靠。于是,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就开始了漫长而又屈辱的借钱生涯,那个时候她终于知道什么叫人走茶凉,什么叫人情寡淡,什么叫谈钱伤感情。
菁菁的亲戚们,对她不是避而远之,就是各种借口敷衍。她像极了一条丧家犬,一次次从亲戚们家里灰溜溜的出来。
好几次,她都在想,要不算了吧,这种状况,还谈什么未来。但终究心有不甘。
无奈之下,菁菁只能选剩下的那条路,就是她母亲。
她鼓起勇气,找到自己的母亲,跟她谈判,过程比她预想的顺利。
母亲答应她,负责她的学费生活费,她负责好好读书。
母女终归是母女,尽管菁菁心理对她依然有隔阂,但却不能否认,她终究是菁菁的母亲,菁菁从心底里感激她。
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高考,菁菁没有辜负父母,考上了当地有名的一所大学。
大学里,除了学习和挣钱,她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尽可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很多年过去,菁菁说她已经想不起当时的自己有多绝望了,现在想来,那些过往似乎压根算不上什么事,可是对于当时的她来说,真的是人生大事。一无所有的自己,短短的一个月,遍尝世态炎凉。
不过,她很庆幸,那个时候的莽撞。如果那时候,放任自己难过恐惧,没有迈出那一步,或许她根本就不会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如果那时候,缺乏追求,满足于一个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甘心在餐馆端盘子,那她如今很可能还是一个端盘子的。
如果,还有很多如果,菁菁不敢想象,她现在只会感谢当时的自己没有那么蠢,没有轻易的放弃自己,所以才给了她一个选择的机会,给了她一个新的可能性。
其实,遇到困难,感到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放弃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在绝境里快速的找到出路,找到努力的方向,不至于在犹豫纠结中失去机会。如果菁菁当时看不清自己内心的渴望,放任自己,那她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番模样。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自己,一个人连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会支持你?别人帮你的前提,也是你值得别人帮,如果你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所谓的绝望,都来源于迷茫,当你真正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再绝望的境地,你都可以找到希望,找到破除绝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