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为李参(培训师、自媒体)培训,将其讲解进行整理的一篇文章。
目的是方便大家建立自己的个人知识库,有用就拿去。
首先,文章主要架构列出来。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部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管理。而信息的整理最主要在两个方面:找得到、用得上。
第一部分 碎片化时代信息的存储
信息存储的要求
1.明确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手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
电脑(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网页)
日常沟通(会议、沟通)
书籍杂志(纸质资料)
其他电视广告游戏等。
2.明确信息类型
纸质资料(书籍、报纸、宣传资料;手写笔记;名片)
文件、声音、视频(word、ppt、pdf等;录制的声音和视频;来自即时通讯工具;来自邮件附件;)
文字和图片(随时记录的文字;聊天记录;网页中的某些文字;截图;来自即时通讯工具的图片;来自邮件的附件)
网页及其他(HTML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
2.确定存储工具
云笔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
云盘(百度云、360云盘、腾讯微云、金山快盘、坚果云)
云相册(qq空间、网易云相册、又拍)
第二部分 海量信息的高效管理
印象笔记等工具主要有以下作用:汇集各类信息来源、个人知识管理中心、高级搜索功能、信息加工与应用
一、快速定位
1.根据名称进行搜索
1..根据名称和内容进行搜索
2..建立分类
A. 建立缓存区Inbox
设置一个默认笔记本,任何来源的信息都暂存到这个笔记本
B.明确意义
断舍离
每个信息都有固定存放的位置
C 定期整理
将整理信息库作为每周的固定栏目
设定定期整理的时间
D 下一步行动
如果现在信息已经足够多了,整理不过来,怎么办?
举例微信联系人太多,可以利用标签作为整理依据。
2.根据知识体系进行搜索----为信息建立分类
1..任务名称分类逻辑(网络共享、搬家)
2..个人关注点分类逻辑(外语学习、读书电影、运动与健康
3..FSR分类逻辑(Flow工作流,关注正在进行中的任务;Stock经验库,存储已结束的任务资料;Reference知识库,知识战略储备,根据个人目标与关注点建立)
分类逻辑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修改,调整顺序
第三部分 对知识进行有效加工
一、标签与分类的区别
分类:命题写内容:文件夹、通讯录、笔记本组
标签:给内容命题(微信联系人、Gmail、印象笔记等、博客)
二、针对标签的注释
1.加标签的背后其实是深度的思考
2.加标签给笔记增加了额外的维度,可以根据标签增加搜索范围
3.根据关注点有目的地收集信息
4.标签可以整理,也可以不整理
5.像整理分类一样整理标签
6.给内容加标签需要反复练习,并结合个人目标与关注点
此篇作为整理文,希望大家受用。
个人知识可以存储在不同的app里,但是合理及时的整理能够将知识细分备注,方便寻找,在使用的时候更用的到。
所有信息来源于李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