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倡 自掏腰包搞扶贫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无疑是当下中国的核心工作之一。但近日有媒体调研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工作实践中,干部“自掏腰包式扶贫”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送去电视机,有的垫付建房款,还有的为叩开贫困户家的门,自购香烟拉近关系。

为了让老乡们尽快过上好日子,一线干部们既出力又出钱,付出着实不少。种种“自掏腰包”之举,既有关爱性的慈善救助,也有暂时性的资金拆借,还有人情性的礼尚往来。虽各有各的缘由,但说到底都是权宜之计,非治本之策,应急性有余,建设性不足。扶贫不是做慈善,帮得了一次两次,帮不了十年八年,至于为了让贫困户配合工作,递烟买酒搞关系,则更是走偏了方向。倘若脱贫要靠干部一推一动、不推则不动,显然已经变味儿。

针对于此,有媒体直接发问:干部为扶贫自掏腰包,该不该提倡?其实在“提倡”之前,亟须搞清的是“能不能”的根本问题。我们看到,很多干部“自掏腰包”,固然有自愿的成分,但又何尝没有巨大责任与任务压力下的无奈。正如留言区的高赞评论所言,“由贫困户说了算,没有满足贫困户要求就得不到认可”,稍有不慎就“记过处分甚至大范围通报”……这样的考评导向下,扶贫干部反而成了弱势一方。为了完成任务、达成指标,一些干部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搭上“身家”,陷入“扶贫干部、干部扶贫,越扶自己越贫”的尴尬。这样一来,扶贫工作导向就异化了,甚至不排除在某些贫困户眼中,“脱贫”已经转移成为干部们的事儿,自己只需“坐等致富”即可。无论是从扶贫干部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是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自掏腰包”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呼唤一大批干部敢作为敢担当,但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鼓励扶贫干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事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激活体制机制的最大效应,做到扶贫政策应享尽享,为干部群众兜好底。更重要的是,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没有勤奋劳动的自发自觉,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径支撑,即使干部和国家送这送那暂时脱贫,恐怕也难持久。说到底,“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救眼前之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升群众自身的“造血”能力和积极性,才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

“有力黄金土,无力荒草坪”。好政策不养懒人,好帮扶也应把握尺度。扶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家都最大限度释放干事创业的热情,扶贫攻坚凝聚的号召力将更强劲,全社会跑进全面小康的步伐将更稳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必很多人因为阅读量的问题如唐吉诃德对风车发狠般刷过阅读量,我回顾从小学开始萌生的对阅读的热爱,其实到现在从没有超...
    养儿当自强阅读 1,235评论 0 0
  • 楼下对门开了个早点铺,是个夫妻店,从去吃早点的第一天起,我就觉得这对夫妻的沟通有问题。 那天早晨,我坐在店里喝粥,...
    章茗阅读 3,118评论 0 1
  • 今早,一看,昨晚雪,不太大,但还是很好,气温下降了,可以冻死一部分细菌,孩子的咳嗽也明显强多了,今天需要...
    兆木兆木阅读 676评论 0 0
  • 什么是 CSS hack CSS hack由于不同厂商的浏览器,比如Internet Explorer,Safar...
    进击的前端_风笑影阅读 7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