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铃响,我用五分钟走回宿舍。这段短得不足以思考人生的路,却是工作与自我的分界线。
推开宿舍门,世界瞬间缩小为掌中方寸。我熟练地解锁手机,像开启一个神秘的盒子——简书。手指机械地上滑,目光却径直投向那个角落:“我的作品”。
“有人看吗?”“有几个点赞?”心跳随着红色数字起伏。一个意外的赞能点亮整个夜晚,而空白的通知栏则让房间格外安静。一百多篇文章,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微弱,却未曾停止。它们是我下班后两小时的心血,是副业梦想的具象存在。
抖音里充斥着“副业刚需”的宣言,每个成功案例都像在指向一条明路。我也想把互联网作为副业,在这个看似没有门槛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于是,每个夜晚,我都在摸索:尝试新的题材,调整排版,研究热门话题…尽管收入尚未显现,但“发表”按钮按下的瞬间,希望总被重新点燃。
我知道,比起很多人的精彩生活,这样的夜晚平淡甚至单调。没有聚会喧嚣,没有课程充电,只有我和手机屏幕的无声对话。但这份摸索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努力?它关乎表达,关乎被看见的渴望,关乎在重复日常之外,为自己开辟另一个可能。
也许明天,第一百零一篇文章会遇见它的知音。而今晚,我仍是那个在数据流中寻找微光的、不放弃的摸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