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2.3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释义学语】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治理,用刑罚来整治,老百姓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羞耻之心;用仁政道德来教化,用礼制来治理,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走上正道。”
【论思品悟】
“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治国理政之道,在于以人为本,在于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安其邦。这里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仁政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种不同的理政方式。一种是由外而内的“压服”,用严厉的法律来约束国民,让他们臣服;一种是由内而外的信服,因为管理者的德行感召,行为教化让国民具有了主人公意识。相形之下,高下立见。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行摄相事”,其社会的繁荣稳定来看,证明其这种治国理政理念的境界应该是很高的了,只是可以了孔子,不久就被三桓逼出鲁国,周游列国,颠沛余生。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