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八岁,原来是属于焦躁的年纪,焦虑而浮躁。
说来也应该,毕业五六年,曾经不分高下的好友同窗一眨眼变成了某某总,年薪百万;或蹭上了互联网的风口,一夜间身价千万。而自己还在基层的小职位摸爬滚打,换了几行N家公司还无积累无头绪,又或在传统行业或公务事业系统领着别人零头的工资,差距甚大。
身边同龄的朋友,竟然都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甚至有些早早就买了几套,随着房价猛涨倒买倒卖,轻松就赚到了自己十几年的固定工资。每天上下班以车代步,意气风发,而自己还租着寒冷潮湿的城中村,离郊区房子的首付都有一大段距离,望而生怯。
周围的女性朋友神奇地这两年一个接一个都脱了单,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朋友圈里有晒不完的西餐红酒甜蜜浪漫。公司里平时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女同事,上下班都有人接送,或者婚后和老公一人一台车,买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丝毫不会捉襟见肘,生活没有物质压力,轻松淡定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三十似乎是一个熔点,越临近心率的跳动越是慌张,在最后的希望与绝望的边界挣扎,似乎越过这个点,就万念俱灰。所以,这是焦虑所在,我们给人生设定了三十的定点,黄金的二十几岁一晃,没在里面捞得原始积累、爱情婚姻、事业建树,没跑在人前,未来就不配再有未来,精彩都只属于别人的精彩。
事实是,我们太浮躁了。变化太快的环境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职场前三年决定你的一生;人生是指数效应,一步比别人慢,步步都比别人慢;别人现在已经拥有了财富的积累,未来你和他完全不可能再站在同一跑线上;折腾了五六年还混得不怎么样,你只能被后来居上,被后辈骑在头上;三十岁后的女人从经济学上就开始“贬值”了,可选优秀男士的范围就像走进了越来越窄的死胡同,希望越来越渺小了......
多么灰暗,可谁又知道人生总不断在上演大反转的桥段?而且这是太常有的事情,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听老欧讲过去的故事,一直拥有一颗创业心的他,在某BAT呆了两年后辞职折腾了几回都失败告终,后来沦落到拿着三千多的工资在朋友公司帮忙,他和漂亮女友已拍拖几年,可女友家人一直在劝分,很简单,没车、没房,家人怎么舍得颇有姿色的女儿跟着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过。可是两年过后,他碰到一个很好的机遇,直入市场,然后现在公司流水破千万,全款买了套房,写上女友的名字,从此,女友的父母在他面前态度180度大逆转,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多说。
当年在学校里成绩在班内中下游、内敛无闻长相路人甲乙丙的同学C,五年后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公司的中高层,穿着气质艳压群芳;当年我们羡慕的在大学期间就有了高富帅白马王子,刚毕业在我们还拿着刚够付房租和日常花销、工作频频受挫不受待见的职场前两年就已经嫁入“豪门”、不用经历种种辛酸的美女同学们,现在已经被我们这类不断在职场挣扎奋进的女青年们甩了半条街。
当年以优异的综合实力在大三就有10多个知名企业Offer,被某知名外企提前招作全球管培生的传奇人物H,今年求职到当年资质一般的B同学的公司,抬头低两级。
从一开始就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薪水每年翻倍,混得风生水起的M还不屑和曾经结识的L聊天,每次集体聚会都只是敷衍,孰不知,L虽然之前工作各种不顺,毫无起色,在圈子里混得最差,而两年的坚持努力,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监,带着比M还多的团队,职业增速快且平稳,而M的公司已在走下坡路,随时有被炒的风险。
时间是会造化人的,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持续的时间和坚持的累积的,一万个小时定律我们都知道,职业的技能经过了三年五年的锤炼就能成行家,在一行呆够八年十年并且一直保有自我提升的内驱力,自然而然就能到达一定的职业高度,到时大家都在一个高度或天花板上,只不过有人快几年到,而有些人慢点到罢了。又或许比你早到某个行业的顶峰的人,到后来你转了个弯换了另外的行业,然后你所在是新兴行业,只要他一半的时间就实现弯道超车了呢?现在的互联网不正是这样。
你羡慕的早早就找到归属、举办了让人艳羡的浪漫婚礼、跑在你前面的某某们,N年之后怎么样了?年轻时还没思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生活、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的她们有多少是越过越觉得黯淡无光甚至争吵不断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自己沉淀自己就把自己交给了另一个人的她们,是不是在婚姻的长河里越来越没有底气和自信,而一个人久的你们已经越来越强大、活得越来越有魅力,身边看到的男士层次都越来越高?
我们给自己的成功定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给自己的邂逅幸福的时间太仓促了。
我们看待别人的未来时总是乐观,对自己的未来却总悲观消极。把别人眼前的辉煌看得太伟大,无法逾越,却过度低估及忽视自己的潜能,相形见绌之下,徒增压力与不自信。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所难免,可是我永远觉得,比较需要理性,比较的目的是在别人的正向刺激下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与他人之间的对比成为自己成长和进化的阻力,甚至让自己陷入“我这辈子怎么都做不到那那样的成就,算了,就不折腾了吧”的境地,那已本末倒置。
首先,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永远都有比自己厉害有才能的人,也永远都有比自己弱的人,你在一些人之上,也必在另一些人之下。
其次,要很清晰认知并接受,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优越的,一套房子首付、全款父辈已经准备好了,大城市富养的孩子见识和眼光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一开始所不能企及的。家里有负担的和家里有人负担着自己的两种人压根也没法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并不只存在学校时的成绩、在工作时的岗位这么单一的维度,也不仅是我们表面上认为的大学四年、工作五年所造成的差距,如果别人从15岁就开始耳濡目染社会规则和职场逻辑,当然在大学毕业时就已经钻研了7年,而你的社会生活才刚开始,你们之间的差距是7年,只是你误以为所有人都一样,同年起步,别人的快速成就当然会让你感觉是自我能力的缺陷。
可这又怎么样?本来每个人的经历也是不一样,人生目标的指向也是不一样的,有人追求的是A行,就不愿意到B行业;有人一生只想获得事业成就,别无他想,有人就想要有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生;
人的起点和终点本来就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在过程中不断探索出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活出怎么样的人生状态。不要用所有的别人有的优越都挂在自己的“想要清单”里,对不起,那只是贪婪的欲望,你只会一辈子拿别人来折磨自己。
我们习惯用过去去定义现在,用现在去定论未来,还习惯用别人来定位自己,可是能否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驱动来定位自己,用一个不断动态成长的现在去驱动、达到自我的目标和实现?
人和人之间是没法做对比的,因为可对比的维度太多。可现在的自己是可以和过去的自己对比的,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有坚定的目标、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坚持,有足够的自信,那自然而然会遇到。拥有了这样乐观的心态加之行动,踏实持续往前走,几年后再看看吧,你和现在“遥不可及的某某们”之间会有怎样的逆转。
人生是一场几十年的长跑和轮回,先别急着下定论,先别着急着承认几不如人,谁笑到最后、谁过得更幸福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