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对童童的关注,以及日常的记录没有去年多。可能有形成了习惯的原因,可能有更多去注重自我的原因。但在这年底回顾这一年童童的成长和进步,以及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时,还是有很多可以复盘的。
Part One 基础技能方面
我对基础技能的定义是:迟早都会的技能。和学习有关的,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计算、英语。和体育有关的:跳绳、攀爬。对于这些技能,童童做的好的(如识字、数学计算),我不特别夸奖;做的暂时没有那么好的(如跳绳、攀爬),我也不着急。做的好的,继续按照这个节奏,打好更牢固的基础。做的不好的,如果是入学需要,适当找方法提升。
所以,2020年这些方面的计划:
1.拼音:继续玩儿每周一次的“悟空拼音”。幼儿园老师引导的拼音就够了,在家不另外做练习。进入小学,能跟得上就行。
2.识字:继续玩儿每周三次的“悟空识字”或“洪恩识字”,以及每晚的睡前阅读。生活中场景中(如坐车、博物馆、广告等)多互动,识字量是得到提升和巩固。
3.数学计算:只是数学思维的很小一部分,继续使用桌游、逻辑狗、绘本、玩具等,融入生活场景去启发数学思维。
4.英语:继续线上每周四次,每次30分钟的场景式听力输入就行。增加陪伴时的英语口语对话互动。等上了小学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写字:我还没有认真的想过,所以学龄前,暂时不做更多的打算。完成幼儿园的少量书写作业就好。
6.跳绳:在运动的时候,加入跳绳。多带动就行。最近两个月冷了,没有带童童跳。但他自己居然“背着我”在幼儿园“偷偷”练习了的。现在节奏好了,一次能跳二三十个。哈哈,谁说娃娃一定要教。他自己完全知道。
Part Two 思维、情绪、心态方面
好了,来到了重要又难搞的部分。首先,对照去年的几个方面,做个2019年的简单回顾和对照。
1.坚持做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晚讲书3本,每晚逻辑狗2页,每天两个几分钟的音频故事、每天保证运动时间,每天安排好自己要做好的事情(识字或英语)、我每周坚持写一次他的读书笔记,这些在前面第一个部分提到,随着时间的证明,已经能看得到成果的“术”,其实是一点点坚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童童能在这些活动中,理解到坚持做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意义。
生活中哪儿有那么多高光时刻,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好。
2.成长型思维
已经忘记了很多具体的事情,但是印象中,童童会说“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妈妈,我给你说嘛,其实可以这样……”,“你看,如果我们这样……不就行了”。面对自己不会的,不是退缩,而是鼓励自己试一试;面对比较难的,会想一下办法去解决。我会比较欣慰,看到他在成长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心态上的成长。
3.情绪的教养
孩子大脑的发育的确还没有到完全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阶段。遇到了不开心的、委屈的,会哭会闹。不满意的,也会发脾气。甚至会出口伤人、动手发泄。他的这些情绪我都尽量去接住,也教家人去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的童童。
通过一次次的拥抱、平静,通过玩儿情绪游戏小盒子,通过沟通交流,一次次的去学习怎么更好的发泄和处理情绪。只要我们大人和童童,都在学习处理(甚至控制)好自己情绪的路上,就不错了。
4.自己安排时间,说到做到
第一部分那些“术”的学习,这个过程中除了学到每天的坚持,另外一个就是时间管理了。每周的学习次数,是童童和我商量后定的。每天完成的时间,是他自己决定的,只要他能完成,我不多话。
某天早上去幼儿园,经过小学,看到他们在集体朝会。我提到了小学要起得更早,让他以后尽量早点睡、早点起。童童自己提出了提前洗涑或者洗澡的时间,直到今天,他基本能按照自己的安排做到。
5.控制欲望,承担选择的结果
主要是通过零花钱和大额的钱的分配来实现的。这方面,童童这一年更趋于稳定了。当然,通过这件事,引入了财商的启蒙,也是童童得到了进步和成长的地方。
虽然买了N多不划算的奥特曼卡片;还给了我100元,就为了玩儿一盘2块钱的赛车;但是,自己有掌控感,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值不值,能承担选择的后果就行。
Part Three 其他能想到的方面:
1.语言的逻辑性发展比较好。可能是每次要说服我都得给三个理由,可能是书听得比较多,谁知道呢?但是,表达能力和敢于表达,这些方面也是可以提高的。
2.生活的能力。
1)自理能力。从参与家务,做力所能及的倒垃圾、收衣服、叠衣服,到自己穿衣、吃饭、洗澡洗脸,以及在提醒下收拾好玩具,童童的自理能力总体还是不错。
2)动手能力。因为对美食的热爱,小厨也喜欢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做东西。这个,我们尽量支持和配合。以后能照顾好自己的身,更能照顾好自己的胃,岂不是更好。而且,我一直都觉得,美食的制作也是需要创造力的,不仅仅简单的组合。
3.思考和动脑。
幼儿园老师给我提过童童有种探究和求知的欲望,也喜欢思考和动脑。平时呢,和我们之间的设计规则、互动总结、提问反馈,我也感觉他这方面还勉勉强强。
4.运动热情不减。
运动是养育孩子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所以一直以来,对童童每天的运动量会有要求。目前他自己很喜欢的是足球和羽毛球,并且因为玩儿的时间多,玩儿也还可以。
5.终于选择了人生的第一个兴趣班——街舞
关于童童一直不喜欢去上外面兴趣班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也有责任。一是我觉得那些兴趣班都达不到我的要求,还不如不上;二是童童反正也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儿。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外部的探索和支撑还是必须的。虽然,他是跟风去上的。但居然跳的很起劲,没事儿的时候就自己哼音乐、比划动作。这点老母亲很高兴,毕竟兴趣很重要。
一学期的学习,在家的努力练习,童童顺利从萌芽入门班升到了下学期的基础班。继续努力,保持探索,就够了。
6.到底是内敛还是外向
好吧,其实是内敛更多一些。只有对于自己熟悉的人和环境,他会更外向和主动。比如和同学聊得嗨,玩儿得好;会和老师聊天、提问,表达想法;每天向小区和幼儿园的保安、老师、警察问好;在家也是调皮耍赖的……
至于陌生人和新环境,嗯,需要预热了,才行。所以对于他主动跳舞展示这件事,我一提再提,是因为这真的是他的突破。
新的一年,希望能提高的方面:
1.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8年就写入了计划,2019年完成得不太好。引子只是继续保持了“事实”与“观点”的区分;带着看了《奇葩说》,初步晓得了有辩论和观点,以及自圆其说这回事;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事,引导他不要完全听从“权威”(比如爸爸妈妈、老师)。
2.提高表达能力。
可以从复述或者讲书故事,这些简单的开始做起。
3.自我认知能力。
慢慢学着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性格爱好,能力边界。这是我这三十多岁的人了,才开始做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写在这里,帮助童童,和他一起,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认识自己。
Part Four 觉得不错的资源推荐
1.绘本方面
《14只老鼠》12本、《暖房子经典绘本》35本、《乌鸦面包店》5本、《漫眼看世界》12本,都是我觉得很不错的书。他们是有美感、温暖的书;有爱和成长的书;有创造和家庭的书;有带着历史的“旅行书”。书籍,一直是我自己送礼和推荐的首选。
2.童行学院的音频课程
几百元的永久音频资源,就能享受到与一线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投入。
为什么选择这个音频课程?首先,通识课程的设计,是我的首选。其次,能引发孩子提问、思考、回答、验证的故事或情节,就是好的课程。最后,各方面知识点的铺垫,以及科学思维的引入,都是以后拓展的小勾爪。
Part Five 育儿是一个系统在支持
这一年,爸爸在工作之余,运动和带娃方面都还做的不错。
1.长时间的大运动,比如足球、篮球、自行车、羽毛球这些几乎都是爸爸在带童童。
2.当我讲书讲的要吐的时候,也是爸爸来顶上。有讲的要吐的时候?哈哈,多得很!娃娃太喜欢重复,讲过书的家长都懂。
3.手工活儿,如做灯笼、乐高、磁力棒、积木、雪花片等拼接类玩具,几乎都是爸爸和他一起完成的。
4.美食的兴趣。从看美食节目,到动手制作食物,这一点上,爸爸的影响力和参与度都很大。
除了爸爸的支持,我们家的老人,也轮岗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让我们有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思考、去陪伴,和童童一起成长。所以我说,育儿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家人各方面的支持。甚至,还有一起玩乐的小伙伴,还有偶尔帮个忙的邻居。
这个过程,为什么我的参与度、学习力、热情度这么高?因为我再享受这个过程,把它看成是自己再次成长的过程。以前,都是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告诉我,应该做什么。现在,我可以去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这种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