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安全其实总体上是正确的。可是,追求“安全感”(即,追求“安全的感觉”)往往是错的。因为感觉通常是原始的,未经斟酌的和未经教育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本质就在于“纠正原本并不正确的感觉”,也在于“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之后更为靠谱的感觉,然后不断校正。
“追求100%的安全感”只能是错上加错,核心理由在于:
未来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当我们考虑未来的时候,事实上不存在100%的正确,于是,“不确定性”事实上就是在我们针对未来作出任何决策时必须在最基础、最核心的层面上考虑的因素。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所以“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虽然无法达到100%,但胜算越高越好。
“放弃一点点安全感”,或者说,“不去追求100%的安全感”,从本质上看只不过是“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已——虽然,一如既往,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生最难接受的莫过于现实。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从此再无机会。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为了回避那个最大风险(从此再无机会),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
永远不要押上全部!(这里的全部并非大众认知的全部)
有什么是值得我们押上全部的吗?
著名公式:凯利判据
显而易见的重点:
对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可以有根有据地计算,而更多的人不仅不知道该怎么算,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完全没想到“竟然还可以算”——这差别是不是有点大?
很多人实际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赌什么,再加上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胜算,而且越是没有知识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和自己的判断。一不小心,就押上了自己的全部。
绝大多数人是从“根本就没有钱去投资”起步的。在最初的时候,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收入,而生活本身是有成本的,因此,单位时间里的收入要超过同样时间里的成本才可能有积蓄,而这积蓄还要优先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于是,在很久之后才有机会拥有可以“判无期徒刑”的资金。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就越是重要。无论资本是正还是负,都具备复利效应,而且越往后这个效应就越明显。
到了某一时刻,我们很容易衡量自己得到的究竟有多少,但几乎无法衡量自己没得到的究竟有多少,因为我们根本就没得到。
不可避免地面临的长期难题:
1、在危险发生之前,如何向被教育者证明那尚未发生的危险有多可怕?
2、在避险策略生效时,如何向那些已经避开了危险的人证明那并未实际发生的危险有多可怕?
3、尤其是当那危险达到可以称为“灭顶之灾”的时候...
我应该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
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