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苇如斯
昨天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余壹的一条状态陷入眼帘:“是你等我,还是我等你?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城市找到归属感?”下面配了四幅高档生活小区图片,有概念图,有实景图。
很少有这样一段朴实无华的句子震撼到自己的心灵。
余壹今年硕士毕业,三月初的时候就已经签约了厦门的一家公立高中。对她来说,毕业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毕业之前并不会出现什么波诡云谲,更多的惆怅应该是考虑如何去享受这辈子最后一次学生时代的空闲时光。然而,那一条状态打破了我对她的所有遐想,许多东西,该来的还是默默地走到跟前。
如果按在一个城市呆上一年半载就算是生活的话,我也算在多个城市生活过,除了自己的出生地,我一直以一个外来着的身份去涉足另外几个城市,在哪一座城市我都没有找到归属感。
归属感这东西在本地人看来,那就是看不清摸不着的虚无缥缈,根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在外地人看来,它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隔阂,从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到被当地人欺骗,从在当地迷路到被当地人嫌弃,处处都透露着自己不属于这里的失落之感。
至今,我也是没有走出校门真正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过,自己一直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生活在一座城市的校园里。从福州到兰州,从上海到厦门,也没有空无一物、孑立只身去感知这些城市。总归是学生,没有异地求生活的压力,也没有对自己在未来职位上的期许,也就少了许多内心的不安和对未知世界的期许。
本科毕业后,有许多同学分道扬镳,似乎不去大城市闯荡个几年就无法慰藉自己这躁动不安的青春似的。当然几乎没有人去北上广这些超一线的城市,超一线的城市压力也会更大,没有超强的勇气亦是无法下定决心去见见世面。他们更多的是去一些二三线的小城市。相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即使在这些二三线的小城市,也使得他们骄傲不堪,似乎就离出人头地不远了。
半年过去了,那些去的二三线小城市,几乎都辞职回家了,受不了异地他乡是一方面,我想更多的是离不开故土的襁褓,不忍心让自己的眼泪在异地留下并被异乡人耻笑吧。回到故里后,更多的是拿着三四千的工资,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工作竞升机会,对自己的一生盖棺定论可以描述地精确明了。
我在想着自己会不会和他们一样,刚初出茅庐的信誓旦旦,到头来被现实消磨殆尽,对待事业的畏首畏尾,对待自己新家庭的无法担当而致自己的懦弱不堪,最后生活给与自己的曙光逐渐湮灭,自己如同行尸走肉般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上唯唯诺诺、诚惶诚恐。每当自己想到以后倘若变成这种尸位素餐的人,过着大家所不齿的日子,都会为自己的内心有这种想法而摒弃万分。在学校里亦是看透了各种人际的蝇营狗苟,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块阒无人迹之地可供自己去广施善意,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自己也是一直在思考着师姐的问题。
城市对于自己来说,不可置否,它的流光溢彩,它的灯红酒绿,它的纸醉金迷,处处都吸引着我在内的凡夫俗子趋之若鹜。如有选择,或者说若能选择,自己还是会选择在城市里静观浮云,谈笑风生。
对于自己,似乎再也回不去乡下的生活了。记得以前说过,新一代的农村青年再也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了,这句话是具有普遍性的。当我们习惯了城市的日新月异、生活方便,根本就无法去适应落后的农村所体验出来的滞后感,一回乡下,立刻变成木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除了玩手机、吃饭、睡觉,再无其它活动可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回不去农村,那就只能在城市扎下根来,可是究竟如何才能找到归属感,我现在还是无解。
一个陌生的城市,与我自己而言,是激情,是开启另一段生活的崭新篇章。但如今自己早就不是一个人,与我身上,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当一个姑娘义无反顾地跟定你时,这时候的自己就不会单纯地为了自己而活着了。
城市与我,终会融为一体。
在此之前,抬头挺胸,昂起头颅,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一步一个脚印地活出自己,才是最佳路径。
然后笑着对她说,只因有你,这个城市才是我义无反顾扎下根的目的,而你就是我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