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后—论美的“虚”与“实”

先秦诸子的哲学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念便是具有哲学性的虚与实。进入各类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戏剧等等之中,便可发现虚实结合已经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不可或缺且重要的一个板块,不同的艺术专业领域都有着不同虚与实的讲究。

谈起虚实,那必须得提到孔、孟与老、庄两派,其二者虽分两派但从实质来讲并不矛盾,都认为宇宙是虚与实的结合,不同的艺术世界也只有虚实相合才可真实反映出有生命的世界。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把客观不存在的“虚”化为主观艺术上的“实”;又要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笔者认为书法从美学角度的“虚”与“实”感官是对这一理论最直观的认证,书法中的“实”,主要指的是书法的笔触和技巧的运用,也就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最直观的美感。而其“虚”则表现在“意境”二字,每一个字都其精气神所在,书法家们独特的个性特征造就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皆是在娓娓诉说着整幅作品的气韵、神采和意境。古人评论一部书法作品往往将“实”作为次要标准,而“虚”,也就是此作品的意蕴及神采才是重要的,而无“实”的直观又哪来“虚”的灵魂感知,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书中所讲“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艺术作品的“美”如若没有虚与实的结合,只有“虚”,或只有“实”,那么唯有“空壳”何谈美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