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四快要离校的学生,用四年见证了这个学校的点滴成长。学校不断扩招,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在原本拥挤的学校,食堂成了重灾区。
每天精心策划吃饭的时间,错开与教职工一起吃饭的尴尬,错开与下课大军争抢作为的窘迫。每天纠结的不是今天中午吃什么,而是我们几点吃午饭,太早不饿,太晚没饭,正点没位置。而食堂一家独大,食堂阿姨的手越发抖的厉害,一勺下去,原本的三块肉,在运到碗里的过程中,会很不幸抖掉两块。食堂的菜味道明显不再是刚报道军训时候的味道了。对了我们这种只能吃食堂的人来说,每天不光忍着不变样子的饭菜,还要微笑并温柔的说,阿姨,二两饭。
上个学期末学院的第二食堂在敲锣打鼓横幅满天飞的筹划中开业了,学校食堂由原来的垄断变成了寡头竞争的形式。或者是因为新鲜,或者是因为新食堂的饭菜好吃,新食堂“热”在校园漫开,旧食堂失去了原来的繁华,而我却对它充满了期待。
因为如果想生存,必须去抢夺市场,而抢夺市场就得革新,革新的受益者必是学生。于是这个学期看到了旧食堂的规范化管理,后厨食堂公开,菜品明显增多,味道前所未有的足。所再也找不到上学期的人山人海,但是中午座位坐满还是可以的,至少不会亏损。
由此想到,我们人也要居安思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华,要让自己多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因为有竞争才能激发自己求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