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近期阅读了一本书——《知道做到》,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问题。
很多年来,人们把学习定义为行为上的改变,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自己已经具备了牢不可破的思维定式之后。我们“知道一件事”到“做到这件事”的过程中,需要跨越3道门槛。
1 知识的门槛
这是最容易实现的,也是花时间最少的,只需要读一本书,听一次课,看一段TED视频就搞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新鲜事,学到了新知识,感到很有趣,内心得到满足。因此,我们会继续获取更多更新的内容,像一头在海中觅食的鲨鱼,不停地游动着自己的身体,张开血盆大口接纳迎面而来的小鱼小虾,来者不拒,乐此不疲,让自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大自然的鲨鱼和我们想的截然不同,它们始终在水中游动,却只有在盯住海豹和海狮这样猎物之后才会发起攻击,确保一击即中。非洲草原的狮子更多的时间在睡大觉,为的是保持足够的体力,一旦发现猎物,它们会在最短的时间捕获擅于奔跑的羚羊。
知行合一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我们习惯盲目接收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看花了眼,扰乱了心。获取知识,迈入知识的大门我们要向鲨鱼和狮子学习,做到少而精——将精力集中到一两件事上,然后专注其中,反复打磨,重复,重复,再重复。
2 态度的门槛
两只小老鼠掉进了一桶奶油里。第一只老鼠说,真倒霉,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今天我将死在这里,很快它放弃了挣扎,淹死了。第二只老鼠说,上天是来考验我的,我不能放弃,于是他拼命的挣扎,最终它把奶油搅拌成了黄油,爬了出来。此时此刻,我们是做那只消极的老鼠,还是那只积极的老鼠?当然,人人都想活下来,而那只积极的老鼠做到了。
如果将这桶奶油换成一堆知识,没有了生命危险,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会对知识产生怀疑。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其他成年人都会强调我们身上那些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东西。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他们通常就会泼来一盆冷水。这个你不能做,那个你做不了;这样你不行,那个你听我的……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无非是一句鼓励的话,一句真诚的赞美。可惜,听到的永远是反面意见,久而久之,我们也学会了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
要解决态度上的问题,我们要建立绿灯思维,每听到一件事,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我怎么才能用到它?如果能学会这个,我会有怎样的收获?难道我不应该鼓励他做下去吗?”在学习中,我们必须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好的机会和事物都会离我们而去。再好的知识和文字,如果我们骨子里是拒绝、否定和排斥,即使圣人在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也无济于事。回顾我们做成的每一件事,一定伴随着积极的态度和被自己踩在脚下的一堆堆消极。
3 行动的门槛
行动是学习的真正意义,但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付诸行动将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减肥者都清楚的知道运动和饮食的重要,但就是做不到。行动一天两天不难,一个月两个月也能坚持,一年两年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这个外力是一套跟进的计划,也就意味着你要经常跟支持你的人和团队绑定在一起,实现良性的互动与沟通。你的计划和改变,他们看得见,帮得上,能认可。当你遇见真正关心你的人,别迟疑,抓住TA,TA会提供你所需要的支持,而且会用一种充满爱心的方式让你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虽然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做到的。
正如写作这件事,让我保持创作的动力多半来自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这让创作和行动成为可能,我从不高估这是自己的毅力在起作用。
千万不要过分相信毅力这件事,如果想在毫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望,不排除特例,但成功者寥寥。回看年初的学习计划、健身计划、旅游计划、休假计划就会明白。相信有自学成才的个体,但绝大多数改变和行动,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从新手变成高手的老师、教练和朋友们。他们不会让我们放任自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走向失败。
学以致用失败的原因来自信息过载、消极思维和后劲不足。谁也无法通过读一本书、看一段文或参加一次培训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成为专注的学习者,积极的接纳者,持续的行动者,才能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和你分享学以致用的秘密,和你做终身学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