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30开始加入万老师每月一场的:一本书一堂课听书会。
本月听的书《终身成长》
平常没有专门的读书习惯,多半看的是工作相关的学习贴和生活类感兴趣的贴内容,所以在一次考证的契机下能加入万老师的听书会,有良好的老师带着、有不认识的小伙伴陪着,每月有一小时听老师读完一本书,感觉很庆幸!
本月《终身成长》这堂课,感触很多,首次写听书笔记,希望在每月一次的听书会后都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虽然以前听任何课,看任何电影都不会想去写笔记和影评,但这是首次想认真并坚持去做这件事。
听书笔记无关好坏,是想激励自己持续写和提高,反馈万老师:刚爬完楼,有些部分会反复听,所以很久后才反馈(实际是听书结束后40分钟后才爬完楼),这个请老师谅解🥰整体听完后的直观感受是: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是整本书精华内容的浓缩还是书内容的其中一部分?老师后来回复是整本书,书里案例很丰盛)PPT制作得很有秩序和条理,所以翻看时很清楚明白,我猜这是老师很擅长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有很多点是值得反复体味的,绝对值得再回听。这堂课碰巧很应景,因为最近自己在强制转变自己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正在经历固定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打架磨合,很痛苦,每天都激励自己说想办法就肯定可以完成本月目标的,所以今天万老师这堂读书会/听书会很多点都有印证到,察觉到原来如此,原来大家也有这样的困惑,原来两种思维区别在这和对人的影响是这样的,平常都没这样总结思考过很惭愧,还好有群里的老师和小伙伴一起陪伴成长[耶]
首次读书笔记文字一般,不过只有自己能懂自己思维的升华,哈哈。
老师的PPT感触很深的几页,与大家共享:
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一个是在强调证明自己,另一个是在不断通过努力培养自己—我是这样理解的,你呢?
固定型思维非好即坏,很容易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成长型思维,更趋向于在现有水平上,想办法提高和改善—是我目前的理解,你呢?
原来天才也需要一直努力,是不是一直努力,至少可以变专才?至少坚持干某件事,有一天你会收获到成果。
在出问题后,还能从事件中看到可培养的部分,这很难做到,但可以学着去做
感觉是授人以渔的另一种阐释。你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