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女儿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玩得很开心,回家后还意犹未尽呢!
我问她:“过生日的四个小朋友,你都认识吗?”
女儿回答:“不熟悉,但都认识。”
邀请女儿参加生日聚会的好朋友是她的幼儿园同学。她俩现在是同级不同班,而另外几个是朋友的同班同学。
这时,爸爸补充说:“生日聚会不是四个小朋友,只有三个小朋友一起庆祝生日。”
我记得邀请函上写的是四位同学,因为当时我忙着做事情,也就没有细问。
第二天,我遇到过生日同学的妈妈,聊起那天的生日聚会。
她说:“有一个小朋友因为月闯关成绩不好,临时被她妈妈取消开生日聚会的资格了,所以只有三个小朋友。”
我听了,为那位小朋友感到难过,心想:“没有哪个孩子喜欢那样的家长!”。
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那位家长的做法真的特别不合理,也不合情。
假设,你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一年来工作完成都不错,年终奖是一次带薪度假,什么都安排好了,结果临出发前,公司收到一份对你的投诉,老板一看说:“你这次度假取消,好好处理这次投诉。”
正兴冲冲准备休假的你,听到老板如此命令,会是什么感觉?你能想到孩子被家长拒绝是的感受了吧!
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完成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让他能够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做一个为自己为社会负责任的人呢?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会上,我们提到“要用约定责任的方式来代替惩罚,让孩子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在正面管教有一个工具:“逻辑后果”,其实就是责任约定。重点有以下几条:
1.责任约定内容与错误行为有关。比如:早上起床晚了,家长不去送孩子上学,让孩子自己去上学;而取消孩子周末活动与这次起床晚就是不相关的。故事中的那位同学被取消生日聚会和考试成绩不好就没有相关性。
2.要尊重对方,尽可能让孩子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尊重对方,是把对方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来掌控他的所作所为。如果你不能够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那么,尊重是谈不上的。也要尊重自己和情形都是在大家的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比如:妈妈总是出差不在家,约定孩子和妈妈每天一起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妈妈是做不到的。
3.要合理。要求不能太高,如果责任太大,孩子无法承担,就相当于没有任何约定。
4.要对未来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有帮助。比如:忘记带东西,约定不让孩子放学后玩电子产品,这样既不相关,也没有任何帮助;而约定列一个物品清单,每天对照清单整理物品才会有助于以后忘记带东西。
5.在进行责任约定、规则建设时,必须要请孩子参与其中。只有孩子意志参与的过程,孩子才会觉得是自己的事,就会努力去遵守约定。如果是家长做主制定的规则和约定,那就不是真正的规则,而是规定。给孩子一个选择就是让他的生命意志参与的过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同时,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6.在责任约定执行过程中,家长要做见证者和啦啦队(鼓舞者),让孩子知道在这条路上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有家长的爱在支持和鼓励着他。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做自己,孩子在不断做事和犯错中,逐渐感知到自己能胜任的部分和可以改变的部分。一个人内在力量的主要来源就是被爱的感受和付出之后的成体验(做事后的胜任感和成就感)。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是一个有自主人格的独立个体,就会自带能量圈,让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