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办公楼前坪那两株两三米高的茶花树下,落满了大朵大朵的粉红色的茶花。
每次看到落下的茶花,脑袋里总是会跳出两个字:“壮烈”。
每年春末夏初,茶花便开始孕育花蕾,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孕育出一朵朵精致绝美的花朵,在开到最盛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整朵整朵地从枝头坠落,绝不让人看到花残蕊败花瓣飘零的样子,茶花开得轰轰烈烈,落得也是轰轰烈烈。
素有“诗僧”之称的唐末诗人贯休,在《山茶花》诗中写道:“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红谬。今朝一朵坠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相传,西晋贵族石崇用十斛珍珠买得一位美女,取名绿珠。绿珠“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对她宠爱有加。但赵王司马伦的嬖臣孙秀也看中了绿珠,向石崇索要她。石崇拒绝后,孙秀矫诏逮捕石崇,绿珠为报答石崇,“自投于楼下而死”。贯休在诗中将茶花比做美女绿珠,用绿珠坠楼的典故来叹息茶花的坠落。
无独有偶,辛弃疾也曾在《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一词中将茶花落比喻为绿珠坠楼:“酒面低迷以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红。”
我们平时所说的茶花,并非茶树之花,学名为山茶花,宋代以前称之为海榴花。茶花原产地在中国南方,北魏时开始广泛种植,从南方到中原地区的庭院里池塘边假山下,都能看到茶花盛开。
南陈时期,尚书令江总写下了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咏海榴花(山茶花)的诗:“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很少写花花草草的李白,也曾以山茶花入诗。在《咏邻女东窗海石榴》一诗中,诗仙极赞山茶花的“世所稀”,就算是红珊瑚映现在绿水之中,也不能与怒放的红茶花点缀在绿叶之中“比光辉”:“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值得寻味的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鲁女”的倾慕之情。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段正淳,也用山茶花来比喻李青萝(即王夫人):“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 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成功地撩到了李青萝,从此两人爱恨纠缠,至死方休。
这是不是也与茶花开要开得轰轰烈烈、落也要落得轰轰烈烈有关呢?
人们通常认为,菊花傲霜、蜡梅斗雪、梅花迎春,可实际上,茶花每年秋末开始绽放,一直可以开到来年农历二月中下旬。蜡梅还没开呢,茶花就已经开了。绿叶掩映中,大朵大朵嫣红粉红洁白的茶花,是孕育了大半年的活泼泼的生命,冰天雪地也无法压制。梅花开了又落了,樱花桃花也陆续登场,春风春雨之中,茶花仍在绽放。
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海榴》诗中便赞美道:“海榴红似火,先解报春风”,唐朝诗人李嘉佑咏道:“江上年年小雪迟,年光独报海榴知”,而同为唐朝人的方干则说:“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从“凌霜”、“犯雪”的秋冬一直到“犹待春风力”的春天,茶花花期跨过三个季节,这也是所有花卉之中,独一无二的吧?
宋代诗人陆游便因此写下《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一诗,赞美茶花的这种特性:“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开过了秋天,开过了冬天,一直到春天,仍然在绽放。花开灿烂,花落壮丽,花期才过就开始孕育下一个花期的花蕾。将开花当成一生的追求,除却开花别无旁骛,这也是茶花之所以为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