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处于长江中游,我国的东南腹地,是连接东南沿海和北方内陆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我国对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抗日战争期间,在湖南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抗战,其中最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战场所有的发生的城市防卫战中持续最弥久、战斗最惨烈、影响最深远。在此“八一”建军节期间,我们怀着对中国军队的敬重之心,再次细细梳理这伟大的战役。
一,衡阳会展所爆发的必要前提:日本以进为退的“一号作战”计划。
1943年下半年,盟军在世界各战场上均转入了反攻,在亚洲,日本所面临的战局也日趋严峻。尤其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节节失利,让日本意识到从东南亚到日本的海上交通通道迟早要被切断,中国的全面抗战牵扯了日本的大量的战争资源,这样一来,从东南亚经中国到朝鲜再到日本本土的大陆交通线就将成为日本的生命线。
但是当时河南、湖南、江西及广西等地还为中国军队所控制,如果能从中国人手中夺得这些地区,打通这一条交通线,不仅是保障东亚大陆作战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和中国军队主力作斗争,消灭或者击溃中国军队,从而达到凭借中国广大的土地和美国做斗争的目的。
1944年1月24日,经日本天皇批准,日军大本营向在中国的日军下达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大陆命921号”作战命令,战役代号“一号作战”,因为此次大会战主要是在河南、湖南和广西进行,所以中国称之为“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看似是日本主动进攻,但是实际上是以中国战区的进攻,换取其他战区失利时候而有地可守的目的,因此是一次以进为退的战略安排。
二,衡阳会战发生时候衡阳周边的态势:薛岳“天炉”被打碎,日本轻取长沙,兵锋直至衡阳
一号作战”主要部分是在湖南地区的作战。当时国民党第九战区的司令官薛岳制定了屡试不爽的“天炉战术”,决心主力从两翼夹击,在渌水、涟水北岸与日军决战。
然而这次日军早就对薛岳的战略部署研究透了,早已做了准备充足准备,负责这一地区作战的第11军经过加强后,总兵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近20万人,由日本名将横山勇率领,兵力非常雄厚。
到6月14日,日军就已逼近长沙,由于长沙守军第4军军长张德能部署失当,指挥不利,长沙在6月19日就告失守。日本占领长沙以后,挥师直指衡阳。
三,为什么衡阳是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
衡阳为当时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粤汉铁路、湘桂铁路在此连接,从湖南腹地通往西南大后方的多条公路也从这里经过。因此,衡阳是通向西南交通的枢纽。而且,衡阳飞机场是中美空军重要基地之一,一旦失守,就意味着要将使空袭日本本土的轰炸机前进机场退至桂林,航线距离将延长2000千米以上。
此外,衡阳还是湘江、蒸水和耒水的交汇合流之处,依靠这些江河,可以转运湖南出产的大量粮食、矿产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中日双方必须争夺的战略资源,因此一旦衡阳失守,无论在交通、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将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衡阳就成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
四,决战前夕中日双方兵力对比
中方守备部队: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下辖第3师、190师和预备第10师,临时配属的暂54师(实际只有一个团)表面上是拥有4个师的部队,实际上4个师加上军部只有17600人,其中战斗兵14000人,其他是通信,卫生,工程,辎重等没有武器的非战斗人员,算下来,第10军就只有一个半师的实力。
虽然第十军不满员,但是这支军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尤其在长沙守卫战中,誓死血拼,其中一个团战至最后只剩下58个人,第十军不仅夺得了国民党最高荣誉“飞虎旗”更是赢得了“泰山军”的光荣称号。
日方进攻部队:
日本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下属的68师团、116师团、 58师团、13师团,其中第13师团是战力排在第一梯队的甲种师团。总兵力约9万多人。
五,充足的战前准备
衡阳会战之前,一方面转移了城内外所有居民,全部乘火车撤退,使衡阳成为一座只有军人的“空城”另一方面附近所有兵站都将弹药物资紧急抢运进衡阳,为衡阳保卫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因为衡阳本是军事重镇,修了很多永久性的防御工事,第10军利用衡阳的地形又修建起了半永久性的大型工事。群。
首先,城西沼泽和水田全部放满水,一片汪洋,日本的重武器和战车都无法通过,沼泽之间有高地的地方,修筑了明碉暗堡,内部配备足够的火力封锁日军步兵前进。
其次,城南的丘陵地带,沿着依次展开的丘陵,构筑了多道防线。每个山丘面对日军进攻的正面,全部削成角度几乎90°的断崖。在断崖顶部挖出战壕,里面储存大量手榴弹。无法削成断崖的山丘前则挖出5米宽、5米深的壕沟,壕沟里丢了大量的竹签,三角铁等,这就是著名的“方先觉壕”。日本兵要通过,只能使用云梯,而云梯很容易被炸断,因为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丘陵侧面都修筑或明或暗的碉堡,形成严密的交叉火力,以控制丘陵之间的凹地。碉堡之间的火力配合相当完美,侧射、斜射、直射火力可以任意发挥,每一个碉堡前都能形成猛烈的交叉火力。
第三,城东、城北依托湘江、蒸水设防,构筑少量碉堡,监视水面。在上游位置储备大量石油,一旦日军渡河,就向河中注入,采取火攻。
第四,虽然只有少量的炮兵,但是经过精确测算,在日军必经地随时对步兵经行炮火支援。
第五,电话线深埋地下,防止被炸断,而且组织通信兵日夜抢修电话线,电话网覆盖面广,一直通向前沿阵地,能够随时了解战况。
第六,方先觉鏖兵横山勇
6月23日湘江,日军第68,116师团及配属的独立第122炮兵联队抵达衡阳,伟大衡阳保卫战开始了。
日军第一次总攻:
6月24日,敌第六十八师团在东阳渡以西强渡湘江,从南面围攻衡阳。
6月26日拂晓,衡阳机场为敌占领。
6月27日,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才得以拿下外围阵地。
6月28日,日军完成了对衡阳的四面包围,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和优势炮火,奋力还击。其中最激烈的是城南制高点张家山。
张家山阵地由的小高地组成,呈品字,可以互为犄角。两高地之间由步枪、机枪交叉火力网。日军集中火炮对国军阵地猛击,动用空袭甚至是毒气弹。在6月28日至7月2日的战斗中,日军曾向该阵地发起猛攻不下20次,均被国军击退。期间,有部分阵地或被日军冲入,或大部为日军占领,但旋即就被国军反复冲锋恢复,如此反复竟多达9次之多。
张家山一战,日军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六十八师团长久作间为人中将重伤,而国军据守的10师第30团官兵损失也在70%以上。因此,张家山被改为胜利山。
日军第二次总攻:
7月11日,得到野炮四个大队和山炮两个大队增援的日军,对衡阳发动了第二次总攻。
7月13日,中国守军击毙日本120联队联队长和尔大佐。
随后进行的九个昼夜的战斗,日军伤亡8000余人,阵亡联队长一名,大队长六名和几乎所有的中队长,攻占衡阳的一线阵地,中国军队伤亡4000余人,日军第二次总攻惨败。
日军第三次总攻:
衡阳久攻不下,惊动了日本天皇和日军的大本营,他们严令横山勇再次攻击。
8月4日,横山勇调派58,13两个主力师团增援68,116师团,日军兵力达到了11万人,对衡阳发动了总攻击。
中国守城第十军的有生力量已经基本耗尽,连马夫,伙夫都上阵。而且联络电话线都被日本飞机和重炮炸断,第十军伤亡8000多人,已经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攻了,因为联络丧失,各处已经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衡阳陷落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8月6日晚上,第3师师长周庆祥不想让第10军官兵全部战死,替方先觉向日本提出了投降申请。方先觉也因援军不来而心存不满,同意了周庆祥,和日本提出有条件投降,条件如下:
(1),保证官兵生命安全;
(2),收容治疗伤兵,郑重埋葬阵亡官兵。
(3),第十军保留建制,不出衡阳,就地驻防。
当晚,方先觉于日军第68师团长长堤三树男谈判,日军敬佩第十军的顽强战斗意志,完全同意所有条件。
8月7日,方先觉自杀未遂。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结束。
第七,中日双方伤亡数字对比
中方:1.5万余人,相当于80%的伤亡。
日军:3.9万余人,40%的伤亡。
第八,衡阳城为什么迟迟没有等到援军
方先觉不断的请求军委会调派援兵,但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援兵。军委会三番五次调派部队援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部队没有赶到战场。很至于其原因,公正的说,有以下两点,
和很多人说的那样,国民党军内部确实存在内讧,故此迟疑不前,也有可能,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围点打援战术。
日本早已在衡阳确定了一个围点打援的计划,前期十几万的日军,大部分部队都在打国民党的增援部队,而且方先觉构筑的工事沦为日军阻击援军的工事,导致援军迟迟不能攻破外围的防线。当时军委会严令增援衡阳的部队中,62军在外围和日军拉锯战,无法攻破外围的防线;79军因友军配合不力无法攻破衡阳外围的防线;74军被日军牵制在常德,自顾无暇;46军行动迟缓,赶到衡阳城的时候已经失守了。据不完全统计,外围援军死伤几万人,比衡阳城内的伤亡大多了。
第九,方先觉虽败犹荣。
有人说方先觉是“只欠一死”的人,立下了绝世丰功,却晚节不保,也因此使得他晚年凄惨。其实,我们不必苛则方先觉的选择,不管什么原因,他没能等到援兵,而且身背阻敌10日的命令却坚守47天,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如此虎将,百年难求,一死虽然保全了忠义之名节,但是于国于民都是可惜。正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那位读书人所言:马革裹尸不是啥子大豪强,而是大悲情。
第十,衡阳保卫战的意义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面对6倍于己的精锐日本军队,表现出御敌守土的大无畏精神,在无援的情况下血战整整47天,打出了中国人不做亡国奴的气节,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决心,也促使东条英机内阁下台,让中国抗战迎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