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于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经注意到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是目前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效率。
第四代理论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与其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平衡上。
第一代的时间管理论丝毫没有优先的观念。固然每做完备忘录上的一件事;会带给人成就感,可是这种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标;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的事。
然而好此道者不在少数;因为阻力最少;痛苦和压力也最小更何况;根据外在要求与规律行事;容易推卸责任。这类经理人缺乏效率;缺乏自制力与自尊。
执行第二代的人自制力增强;能够未雨绸缪, 不只是随波逐流;但是对事情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第三代理论则大有进步,讲究理清价值观与认定目标;可以拘泥于逐日计划行事;视野不够开阔;难免因小失大.第一类,第三类(参考上篇) 往往占有所有的时间这是第三代理论最严重的缺失.
不过以上三代理论的演进;仍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第四代理论便在旧有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物的完成.
管理方法的六大标准
一,一致,
个人理想与使命角色, 与目标; 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二,平衡
管理方法应用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 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人生层面;
有人以为某方面的成功可补偿其他方面的遗憾;但那终非长久之计,难道成功的事业可以弥补破碎婚姻和薄弱的身体或性格上的缺失.
三, 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 着重虽不紧迫却极为重要的事。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订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标;但基本上7日一体;相互呼应。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表订定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四, 重人性: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重要;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重心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必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于协助工作推行,并不是要让我们为进度而产生内疚感。
五,能变通。
管理方法应为人所用;不可一成不变;视为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六, 携带方便: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个人管理的四个步骤:
1. 确定角色
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把这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来.除了个人以外父母,女儿,职员,老师 ...凡是你愿意定期投入精力的,都可以纳入其中.
2. 选择目标
其次,为每个角色订定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至3个重要成果,列入目标栏中.
这些短期目标应与使命宣言中终极目标有所关联;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写过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设想每一个角色及重要目标;在未来1周的目标中务必有一些认真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3. 安排进度
现在,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比方说目标之一是完成个人使命宣言初稿;那么不妨在周日抽出3个小时完成此事.通常周日(或一周中对你最有意义或最特殊的一天, 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规划一周行事的最佳时刻.
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办公时间完成, 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时实现。
每个目标都可能当做某一天的第一要务; 更理想是当做特殊的约会; 全力以赴, 对本年度或一个月已定的约会-检讨; 凡是符合个人目标的加以保留, 否则, 便取消或更改时间。
逐日调整: 每日早晨依据行事历; 安排一天的大小事物, 第三代理论强调逐日计划行事, 在此可以派上用场, 使事情井然有序; 不至因小失大。
执行程序
要事第一; 这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 就仿佛程序。 设计员设计出程序后; 计算机必须加以执行, 顺从别人的意愿; 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 或无牵无挂地享受既不紧张; 又不重要的活动; 岂不轻松愉快。 至于执行自己依赖性原则, 设计出的程序; 则或多或少地考验着自制力; 此时就得靠诚心正意的修养功夫, 坚定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