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溪的第三天因为快要离开了,所以早上就和画室的同学一起包了房东的车去漈下古村,那个在林老师公益油画群里被提起无数次的地方,当然也有同学去过了照了照片贴在群里,但是和自己亲自跑去看一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别人说的再好,你自己没有去看过一遍还是没有亲身感受。这是我站在古村的村头的深刻感觉。
一下车往前走一小段就是古村,一条河流迎面而来,河上有一座带了草帽子的桥,河的两边是住家,还有一个水车。顺着一边的河岸往前走,岸边的人家在路上修了廊道和背靠河边的长凳,你可以坐在长凳上休息,河里有孩子们在划船,有的地方溪水很急,形成了一小段的堤坝,河水像瀑布一样从堤坝高处流下来,孩子们就在那个水流下面宽敞的地方划着船。
很多地方的房子还是那种土筑的墙,年代已经久远了。过了一座桥,碰见几个孩子,我问他们这里不是有好几间的画室吗?在什么地方?能带我们去看看吗?其中一个孩子指着另一个女孩说他们家里就有一个,她们就带着我们大家去看她们家的画室。
这是一个三兄弟的家,三排的大房子一溜进去,里面是木质的房子一间间,木板做的墙和木板铺的地板,一同去的西安的老师一看就很喜欢想要暑假的时候过去住,一边参观他们楼上的房间,还一边向老板娘打听房租。他们家在楼下的一面砖墙上挂着他们画的画,夫妻两个都有画画,还有家中的孩子也学了画画,在里面的画室放着五、六个画架,墙上挂着更多的是孩子们的画作。
我问了老板娘跟林老师学画多久了,自己画了多久了,卖出去多少幅画,她说她的画基本上都卖出去了,的确她的画比她先生的画画的细致和写实的多。精工出细活,画的细了,仔细了,画也耐看些。至少画画为她和他们家带来了改变。
接着到了那个杂货店的老板娘的家,她的杂货店就开在路边,在杂货店的右边墙上挂着他们家的画,那些画是她和他的先生以及孩子的画,他们家的画看起来色彩更明亮些,画的大幅桃花和水车都很漂亮,她说已经被收藏了。我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她也是前面画的画都卖掉了,只有现在画的几幅要准备参展的,大部分的画都是卖800元一幅。先生听后一直说他们实在太励志了,一个月卖掉两、三幅画,就等于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而且没有费用,林老师真的是造福了这些学画的农民。
这个老板娘总是一脸的笑容,像她画的画一样明亮灿烂。那些明黄颜色的底子上画的缸子和陶罐也都布上了一层金黄,象征了他们学画后生活的幸福。我总觉得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反应你的内心的过程。
同一个画室带花盆来的本地人,他总是紧锁着双眉,他的画的色调也总是灰暗的,看不见任何的光,而他最早的画还能有一点的明亮的色彩。但最近的画至少在我在的三天里他画出来全是灰黑暗紫色,看了就让人心里不好受,他后来说老婆跑掉了,跑回娘家了,等他学完画就去莆田找他的老婆。走过河边就是漈下的第二座古桥,这个古桥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做了介绍,是那种带遮雨的顶棚,有长凳在桥两边供村民们聊天休息的那种桥,河上有两座这样的桥,还有一座已经是后来修的水泥桥,我们没有往那边走。
漈下古村的第三个画室就在河边的一户人家,那也是一个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画室在楼上,是那个画超写实的藏族学生的画室,他画的超写实的簸箕画不亚于实物,甚至跟实物一样。他都是晚上在灯下绘画,据说已经画了五个月了。
走过了第二座桥,就到了我们来的地方,稍作休息,大家就踏上了回双溪的路。回去的一路上大家聊着林老师的公益绘画项目对当地百姓的造福,也因着绘画这些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因着林老师在双溪的公益绘画项目来到双溪感受这里的山水,通过绘画感受和发现自己,同时来学画的全国各地人们在当地的消费,还带动了当地居民的餐饮业、住宿和旅游以及出租车和包车业务。
真的是因着一个人的善行可以带来周围一切人的富足。
在双溪画室楼下还见到了沈明辉的工作室,他是一个孤儿和侏儒,因着跟林老师学画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的画有着强烈的自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点彩法。还有其他几个残疾人也都是因着跟林老师学画而改变了人生。
今天的配图也是我在双溪的一幅写生作品,30X30 布面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