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七班一年或两年,之于生命的岁月长河,虽然不似一滴水之于大海,也是很短很短,但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节点、一个路口。至于重要到何种程度?只知道无论时光怎么流逝,岁月如何久远,它在你我的记忆中都挥之不去,都磨灭不掉。
一
“群主"在群里通知说明天要去看袁东周老师,说是袁老师生病了,住在县人民医院。
这个群是我们县一高九二级高三七班建的一个微信群。这个群不是规定所指的同学会的那种,建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学之间谈谈工作、说说生活、聊聊感悟。
“群主"是群里面的称呼。其实在群里边还是按当初的三七班的建制来的,班长还是班长。“群主"因为既热心又有责任心,被大家民主推荐为“秘书长",主要负责上传下达。呵呵,“秘书长"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我们这个微信群现在有55人。按当初三七班的规模,人数还没远远不够,大概有一半多一点儿。高三毕业上大学后,由于通讯不畅,同学们都天南地北各奔东西,再说微信群流行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所以有的联系不上也正常。只愿群外的同学在各自的栖息之地过的都很好,更愿他们早日回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来。新进群的同学每每说找到“组织"了,听着就感觉到很温暖。
“群主″一招呼,群里响应热烈,在县城的同学,包括从深圳回来的张前进等纷纷应声,相约前往。我和其他在外地不能回去的同学一样,请他们去的同学给病中的袁老师带个问候,捎个祝愿。
去医院看望袁老师的同学很有心,既照了照片,又拍了视频,让我们这些远在外地的同学如临现场。病床上的袁老师还是印象中的样子,高高瘦瘦的,只是显得更瘦了。瘦俏的脸依旧挂着浅浅的熟悉的笑,其中也有印象中的威严,但威严少了,更多的是慈祥。可能是病痛的缘故,只是说话没有了原来的铿锵有力。稍显干瘦的右手上粘着绷带,输液的针头一大部分露在绷带外,让人感觉很是心疼。
此情此景,让人仿佛回到了尘封在记忆中的那段难忘的时光,难忘的岁月。
二
又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因为是高三,所以这个学年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同寻常。随着校园内熙熙攘攘的人流,看着熟悉的不熟悉的一个个青春的面孔,内心有一种决战前的兴奋和冲动。
分班的展板前,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的。前面的人刚走,后面的人立马填补了空缺。大家都用力地掂起脚尖,努力地伸长脖子向前看着。
我也是冲破重重障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前面。我一个班一个班的搜索着,终于在高三七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全班108人,我名字排次大致居中稍靠前,不知是按分数还是身高。
从同学们的议论中我得知班主任名字叫袁东周,是个体育老师。看到其他班的班主任担的都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不免有点儿小失落。心里想总不能跟着班主任练体育吧,由于身体的原因,体育也不是自己的强项呀,况且高考可是一考定命运,劲可不敢使偏哪!
到班里报到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袁老师。袁老师高高的,瘦瘦的,穿一身运动服,给人的感觉很青春,很运动,很利落。顿时感觉自己也跟着精神了起来。
签了到后,来到袁老师指定的位置,第三排中间,非但不错,而且很好,绝佳的好座位,就像现在拥有888的车牌号、666的手机号一样。我挺着胸脯,两手规矩地放在身体两侧,坐得笔直笔直的,眼睛看着袁老师,就像小学生一样。我既感动又自豪,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三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城关镇上班,离县一高不算远,大概有2公里左右。虽然学校也能寄宿,但父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县城上学,从高一时开始,便让我住在亲戚单位里。
住在亲戚单位,要说好处,我总结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生活确实方便。凉水随时可用,早晚洗漱也不像学校那样,一个水管好多人在排队等着用。衣服洗了在外面凉上三两天不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下雨时门口看门的老大爷还会帮着往屋里收。开水也可以自己烧,冬天还能泡泡脚。另一个是自我感觉很好。下了晚自习,也和家在县城的学生一样往校外涌去,多多少少也有点优越感。
高三初始时,我还仍旧住在亲戚单位,直到有一次早自习迟到,袁老师找我谈话后这个状况才发生改变。
那次迟到的真正原因早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早上一睁眼发现比正常上学的点儿晚了近一个小时,于是急匆匆起了床,顾不上洗脸,急匆匆往学校赶,一路上诚惶诚恐的,盘算着万一让袁老师碰到如何解释。
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一路小跑,两眼不停地前瞄后看、东张西望,生怕碰到老师,更担心碰到袁老师。
还好,快到教室门口了,也没有出现什么情况。只是怕啥来啥,正当心里暗暗庆幸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了。是袁老师!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咋这时候才来呀?马上该下早自习了。”袁老师板着脸问道,语气虽然平静,但我感到了威严。
“老师,我昨天晚上睡的太早了。”因为早就准备,所以我的回答还算干脆。
“昨天晚上睡的太早了?睡得早,应该起的也早啊,那为什么还来晚了呢?"跟我料想的那样,袁老师听了感到很疑惑。
“昨天晚上睡得早,没按正常点,所以天还没亮就醒了,看看还早又接着睡了,这就是睡得早起的晚的原因。"我接着解释说。
没想到袁老师听后“噗嗤"一声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高三这一年很关键,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争取,和其他人相比,你已经少了一个早上。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类似情况,我建议你还是住到学校来吧。”袁老师说话时语气平缓,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关心和关爱。
当天晚上我就搬到了学校。亲戚不明就里,以为照顾不周,问我原因,我反复解释他才相信。
我们三七班的男生宿舍有三间房子大,据说是原来的老教室改的。要说三间房子已经不小了,但是要住上六七十号人就显得很拥挤。宿舍里放满了双层铁床,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恰当的利用,没有一处显得多余。
因为我是中间搬到宿舍的,里面早已没了空位,张前进同学友好地邀请我和他同挤到一张床上。不大的单人床上挤了两个人,虽然我比较瘦小,但张前进却是个小胖子,我们两个在床上都是皮贴皮肉挤肉骨头顶着骨头。同学之间感情本来就不错,如此就更加深了,每每想来都感动不已。
四
那时同学们都很勤奋,早上5:30便起了床,十分钟洗漱时间,5:40准时来到教室开始上早自习。虽然早早起来习惯了,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睡上一觉。
其实没有人偷懒压床板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每天早上5:45,袁老师都准时的来到教室,在门口只要瞄上一眼,就知道他的弟子们到没到齐,还有谁没有到。如果是女生,他会安排女班委到女生宿舍找,如果是男生,便会亲自去宿舍查看。
记得有个同学有次想偷懒睡个懒觉,便推说生病了。那位同学没想到的是,没多久袁老师就买了药来,他的脸当即红了,“病"也马上好了,迅速爬下床,一溜烟地往教室跑去了。
一个夏天的早上,还没有到起床时间,我们就被外边“哗哗"的雨声惊醒了。雨下的很暴很大,一会儿宿舍外就积了很深的水。
“雨下的这么大,不去上自习,袁老师也肯定不会来找啦,不如就给自己放个假,美美的睡上一觉吧!"黑暗中不知谁这样提议,大家纷纷附和着,一会儿宿舍内就有人和着打鼾声进入了梦乡。
“五点半了,该起床了"宿舍内不知谁小声地喊了一句,却不像往常那样一片响应,“起床了,起床了"你一声我一声大声地喊着。宿舍内又静了下来,在梦乡的仍还在梦乡,醒了的想再努力进入梦乡,其实睡不着,也半闭着眼像在养神,又像在等待着,观望着。外面的雨好像也小了,像在配合着我们,不忍心打扰我们这难得的美梦。
“起床了,起床了,都快六点了咋还在睡觉?"宿舍的门“呯"地被推开了,一束刺眼的手电光在宿舍内晃动着,袁老师那略带沙哑的威严的声音准时在宿舍内响了起来。
我们感到很意外。醒着的、半醒着的条件反射似的爬起了床,打鼾的同学揉着眼睛,迅速明白了怎么回事,也立即坐起来穿衣服。不到五分钟宿舍里就空无一人了。
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再也没有人偷懒,每天都准时起床,准时到教室,按计划认真地干着自己该干的事儿。
当然,谁要是真的有个头疼发热的,或者家里有困难了,袁老师都一清二楚,帮着看病拿药,想办法帮助解决。当然,要是谁有个“小九九",也都难逃袁老师的“法眼"。
五
后来我才得知,袁老师当时是全县为数不多的高级教师。当高三班主任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桃李也是满天下。
当初分班时如果有和我同样想法的同学,我想也肯定和我一样改变了想法,开始庆幸碰到这样一位老师,这样有一位班主任。也许正是因为他是体育老师,才每天这么准时地来到来到宿舍来到教室,来到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身边。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袁老师可能无法像其他班主任那样,把自己的知识认认真真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无法教我们作文的写法、数学的解法、英文的语法,但却教会了我们学习的学法、生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人与人相处的心法。
高考那几天,袁老师跑前跑后,始终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现在深圳工作的同学申丽娟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考时,我进了考场却发现忘记带准考证了,敬爱的袁老师快步跑到教室里我的座位上帮我找到,满头大汗的跑回来,又担心我心情收到影响,特意安慰我说‘找到就好了'。"一桩桩,一件件,令我们每一个他教过的每一届每一个学生难以相忘。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成绩揭晓了,我们高三七班108人,35人过一本线、49人过二本线,人数阶段位居前列,连续两年有1人考上了清华大学。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毕业了,与袁老师分别时,每一个人都恋恋不舍,争相与他合影,并相约何时再聚一起,何时再来看敬爱的袁老师。
六
2017年2月9日,同学们相约去医院看病中的袁老师的第二天,同学马文颖在群里留言说“听说袁老师走了!"
“不会吧,昨天还看袁老师精神不错呢?"郭永兴有点儿不相信。
群里面像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议论着。
“是的,袁老师走了,真的走了,与他的学生们见了最后一面永远地走了!"班长王业肆很快证实了大家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群里顿时静寞了。
在几个月前,北京的几个同学聚会,邀请了袁老师,并发了图片在微信群里,那时的袁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可这才几个月啊,他就躺在病床上了,更让同学们不能接受的是,他竟然这么快就走了!
“祝袁老师一路走好!"不知是谁这样留言。
“愿天堂无痛苦,袁老师一路走好!"其他同学们纷纷在群里跟进留言。
坐飞机刚回到深圳办公室的张前进听说袁老师走了后,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最敬爱的那个人去了。我的爸爸如今已经退休几年,我和爸爸有一个共同的班主任,那就是袁老师。n年前,我的爸爸在县三中上学,他当时的班主任就是袁老师,爸爸有时会跟我讲起他们上学的点点滴滴。讲袁老师照顾农村来县城上学的学生。讲如果城里条件好的同学犯错了,要扣助学金来照顾贫穷的同学。那时的袁老师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是教历史,而非我们上学的体育老师。他说读到我写的这篇文章时,感觉还眼角湿润,仿佛一切就在眼前。
我不一届也不认识的同学秦琼说,她是2月9日在回深圳的途中(黄石)听到袁老师去世的消息,触景生情眼泪忍不住哗哗的留下来,2月5日刚刚送走去世的父亲,又听到此消息心如刀割。袁老师教过我们姐弟三人,师恩难忘啊!
在郑州工作的同学张迎仲说“袁老师是我的恩人。当年我一个二高的复读生被别的班主任从班里赶出来几乎陷入绝望时,是袁老师收留了我。一个体育生班主任是体育老师,优势是可想而知的。毕业后我们一块在博文代课,我上课时他站在旁边指导,有管不了的孩子他叫到一边。当时也没什么可报答他的,有时出去活动有的地方送两盒烟回来就塞给他,他就反过来让我们喝他孩子给他带的好酒。想起来这些好像就在眼前,后来慢慢就没联系了,因为不在家,病了没去看他,走了没去送他,真是深深的遗憾……"
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原因,我也没能和同学们一道去看看病中的袁老师,没能最后送袁老师一程。
师恩难忘!袁老师永远与我们同在!永远与高三七班同在!永远与我们的记忆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