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我最遗憾的是没有读原版。前后拖拉了一个学期,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得不精,但还是有些体会。那些体会来自于共鸣。遥远的二战年代翻到了今天,一个犹太女孩的日记里,却藏着许多孩子的影子。
这是一个女孩在特殊年月里的成长日记。残酷的二战背景,压抑的藏匿氛围,身陷囹圄的犹太女孩跟我们一样,摸索着成长。
最让人产生共鸣的应该安妮在两年多的日记里对自己的深刻剖析。周边的人都咒骂她满身毛病。她在“被嫌弃,不被爱”的压抑里不断挣扎反抗,却又无法改变成大人们想要的好姑娘。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她还找不到突破口。在藏匿的那座隔绝了外界的屋子里,难熬是因为漫无目的的等待。未知的未来在风吹草动里常常变得比死亡更可怕。在安妮的日记里,藏匿者深受的恐惧和压抑多次使我沮丧。人的耐力是有限的吧?多久的忍耐才是极限?后屋的大人们不断争吵着。而安妮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沮丧着大人的不理解,厌恶着大人的野蛮。在倒数第二篇日记里,她终于说,或许我带着满身缺点,但是我也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反思,是我经常做的事。
反思,是我最常做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的读者跟多年前的安妮一样,或许不被人理解,却那么爱反思。当别人认为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时,我们却一本正经反思着,一本正经地成长着。日记里确实有很多她的反思,安妮常常认为今天的自己比没反思的昨天的自己更好了,更进步了。暗自高兴着,蜕变着,长大了。突然有一天,矛盾又来了,被指责了。突然发现前些日子所谓的成长是假的。我还是没被认可,我还是没有懂得。失意了。日记里,她再次抨击大人的粗俗(主要是范丹太太),再次反思自己,规划学习......新一轮的成长又开始了。不停地否定,不停地进取。很多的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那么心酸。
据后屋的大人们说,安妮有好多的缺点。爱管事,不知礼.......我却觉得安妮足够可爱和天真。她常常暗自神伤,充满正义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不放过自己的灵魂,思绪到达很远很远。我相信任何一个注重了自己精神思想的孩子,一定能在安妮的日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