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有境界自成高格

经典文化源远流长,捧一卷《人间词话》,便能让心灵在那经久不衰的古代诗词中得到淘洗,然后重拾初心,让蛰伏的心灵焕发活力。

初读《人间词话》,我便被王国维那精简而华美的语言所深深折服,那匠心独运的遣词造句,恰体现其深厚的美学功底,无怪乎本书被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并非语言,而在思想。

境界,是《人间词话》中最核心的思想。恰如王国维本人所说:“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寥寥几句,却如金石掷地般发人深省。在王国维看来,古人造境共有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其中,以第三境为最高。这是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在一二境中诗人苦苦的追寻,最终在不经意之间蓦然回首,灵感便如电光石火般突然乍现,于是曾经经历的千般艰难苦楚,便在这最后一境的顿悟中得到了完美补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回望那些点石成金的经典名著,哪一部不是经历了许多年的执着坚守?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终成《红楼梦》;“苦吟诗人”贾岛反复推敲,苦思冥想,才终成一诗。

作诗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自古以来,但凡成就大业者,有何人不是披荆斩棘,经历百折不回才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国维说,前二境易造,纵观千百年来的诗词,也以这二境的诗词最多。可能够突破第二境,达到最高境界却极其不易。读书也罢,人生也好,多数人都能达到第二境,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衣带渐宽”的时候仍然保持“终不悔”的苦苦追寻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却只有执着不悔,坚韧不拔之人,才能最终学有所成。有境界自成高格,这不仅是对古代诗词的总结,更是对人生真谛睿智的参透。

多年以前,在昆明湖畔的一汪春水,王国维纵身一跃,发出了生命的绝唱,给我们留下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凉的背影。终于,他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殉道者。春花秋谢,雁阵南移,《人间词话》的魅力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会历久弥新。愿我们每个人能守望经典,用传统文化自觉修缮自身,用主流价值走出精神的洼地。那么,我们便能真正领悟《人间词话》中的字字箴言,并在这个烦嚣的尘世中,守住初心,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