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跟娟姐(我妈妈)说我想回家发展,她不肯。两年我她劝我回家,我不肯。
前年的我
虽然过去了两年,但是我依然记得,14年我跟娟姐通的那一通电话。
那时候的我非常迷茫——刚出来工作一段时间,每天工作累成狗,加班使得我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没目标,没钱,没自己的想法。更可怕的是,还不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没能力的体现。
在这种既没能力有没想法还没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的情况下,一个懦弱的想法就不知道从哪里跑了出来——与其在外面累成狗,被人要喝被人剥削,为什么我不回家去,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种想法看似没有破绽,但是那时候脑子里全是浆糊的我完全高估了当时的自己,也低估了在家乡发展得难度。理所当然的,这种脑子进浆糊的状态下出现的想法也是不靠谱的。
好在这时候娟姐骂醒了我。
我懦弱的给她打了通电话,试探性的跟她说了我的想法。我这位书面上仅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妈妈,却大义凛然的跟我说:如果你是因为过得不好才回家来,那你回来了也是过不好的。
这时候逃回家无望的我看到了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于是报名学习,这才有了后来学习生涯规划这些事,一步一步的成为现在的我。
我至今仍然感谢,那时候电话那头的那个人,还有她说的那句话。
如果你现在想辞职,
你是有其他选择,
还是仅仅是在逃避自己的无能?
现在的我
14年底之后,我开始有了巨大的转变,在学习生涯规划之后。我开始从更高的高度,看懂了人生的发展轨迹和职业地图,并且一步一步的用以实践,不停的自我成长。眼看着我对自己人生的把握越发真实,娟姐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从15年底,就各种明示暗示,让我会家乡发展。她似乎后悔没让我回来了。
我不明白娟姐的转变为什么会这么快,就像我不知道我回家能做什么样的发展一样。
或者说,我不明白,我回是重新开始,不回也是需要打拼,为什么我不在一线城市这个拥有更多资源、机会和包容的地方,而是要回去六线之外的家乡。
对此我绝非嫌弃我成长的家乡,我只是觉得,当你需要快速进步的时候,你却选择一个慢速的环境,这样是想给自己增加更高的挑战难度吗?
娟姐认为我还不成熟,还没能理解什么叫落叶归根。我却觉得娟姐的想法太过保守——树是长在适合生长的地方,而不是老地方。
谁不想有那么一个理想职业——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但是这现实吗?或许有些人可以做到,但是很明显我不是那些人。要不前年的我怎么会苦恼?那么高度(发展)和温度(亲情)我究竟应该怎么选?
我明白她是一个爱我的母亲。因为我也爱她,我们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想要给予对方的爱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想给予对方我们最好的——她想给予她现在的所有,而我想给予她我未来的美好。
娟姐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于现在的她来说,钱真的不重要,她儿子才是最重要的。能见着他儿子,关心他冷暖,操心他的终身大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诚然,儿女成家,相伴身旁,这是莫大的幸福。这如果拿钱去比较就变得俗不可耐。但是,如果陪在亲人身边,但是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这种幸福我做不到。两种价值观存在了差异,沟就出来了。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深知我和娟姐两人都放不下对方,所以哪怕我有出粤的工作机会,我也谢绝了。与此同时娟姐虽已过知天命,但是身体还不错。
所以我的“方”就是,在她过花甲之前,让自己的经济水平达到能够负担3~4个人的生活的水平,而后我便可以很从容的陪伴她。我也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更需要好好陪伴她的时候——并不是说现在不需要,而是让我们彼此之间能有一个更优的解。
而在此之前,请原谅,我能做的,可能仅是过年过节多回家,尽量不往外跑,多陪陪你,跟你学做菜,给你做做饭。
我知道你爱我,我理解你爱的方式。
我也爱你。
这是我爱你的方式。
请你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