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与生命和解》这本书,本书也是我读心灵成长系列书中,对原生家庭解读最详细最实用,而且通俗易懂,张德芬老师强烈推荐的一本书。普通朋友都能更好的连接,书中还有很详细的疗愈方法。为了方便大家,我对此本做了解读。希望能帮到更多有缘人,谢谢!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的一些行为,例如有些人无法放下童年的创伤,有些人无法处理好亲密关系,还有些人总是与自己的父母水火不容,这些行为和现象的背后,往往都跟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分不开。本书作者卢熠翎老师,将带领你透过原生家庭内部的心理动力研究和探索,帮助你找到影响我们人生成长的因素,突破人生中的限制,拥有真正的幸福。
心灵成长的第一关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的关系。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一种原爱,从某个角度来讲,父母是我们生命来源的管道,也是爱的来源。原生家庭是我们个人成长开始塑形的土壤。也就是说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情绪模式,我们的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我们所遭遇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的记忆和信念。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年的孩子没有选择权,没有分辨能力,他是被动的吸收外界的信息和互动来塑造他的个性。因此,他的原生家庭就像他的生长环境一样,给他提供这些信息,这些养分,才让他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人类的祖先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他们生活在原始森林这个社会中。在当时的丛林环境中,人们需要的是一个更适合于生存、繁衍,以最快速度熟悉周围的环境、安全、威胁等认知固化。形成一种自动保护的反应模式。才是最适合当时生存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某种动物,那么作为动物,是不能等到18岁才去形成对外界认知的。
动物出生后必须尽快掌握对于周边环境的反射,能够先天地躲避猎物的追杀。因此我们的大脑最初的设计和设定是为了让我们在丛林的生活里面生存下去。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尤其是3~6岁的时候,最主要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去判断“我”和世界的关系,“我”到底是不是足够好的,“我”到底是不是被允许,“我”是否有资格,“我”是否有力量等等。这一切基本上都已经固化成型了,这就是我们曾经在童年形成的生存策略。
因此,原生家庭、童年的经历是我们最初的体验,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最原始的体验,它也塑造了我们的个性。
也许你会反驳,如果我和父母的连接中断,我不认他们和他们中断关系,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副作用,不就结束了吗?没有那么简单,当你想去恨一个人,责怪一个人时,在潜意识里,你曾经要去看她,你必须得关注他,你才能够恨他。因此在你的内在,虽然你的意思是恨他的,但是你们两个是连接在一起的,什么是连接呢?就是你投入了时间,投入了很多的能量在其中。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当你憎恨某个人的时候,你其实也变成了你憎恨的那个人,这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却重复的发生,就是因为我不知道 家庭系统中的隐藏规律。
很多时候你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浸泡在家庭系统的海洋里,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呼吸着和父母相关的信息能量。我们并不只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系统中的成员,就像生长在家族系统大树上的一颗果实。果实想要成为自己,但当它生长的时候,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带着家族系统的烙印。 不光如此,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我们和伴侣以及孩子之间相处的模式,也会受到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家族系统的信息就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承,无论这个信息你喜欢与否,它都忠诚地遵循着繁衍的法则一一传承。
我来回忆下自己的原生家庭 妈妈是个强势,顾大局,勤俭节约,凡事为别人考虑 ,有家族意识的全能女人。(妈妈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她有一个妹妹,外婆是个又瘦又矮的弱女子,妈妈就负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因为家里没有男孩,后来外婆就找机会领养了舅舅。那个时代家里没男人别人看不起。所以妈妈对舅舅疼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比如:供应舅舅上学,自己缺一天书没读过,他承担了整个家庭的责任。所以他今天的强势,顾大局有家庭意识观都是原生家庭的造就。) 爸爸是个老实能干,少言寡语,主见意识弱,目标感模糊及孝顺父母的男人 (奶奶家的生活条件很优越,爸爸从小是他的奶奶带。爸爸是家中的老大,什么活都他干。奶奶是个比较强势的女人,爷爷做生意也能挣钱。但是爸爸有兄弟四个,还领养了一个妹妹。爸爸今天的老实能干跟他是家里的老大有关,主见意识弱和目标干模糊是因为他有一个强势的妈妈。除了干活,其他事情都不让他管。因为他少言寡语,不会讨父母欢心。那个多兄弟的时代,显然不被父母宠爱)我的性格大部分是遗传妈妈的,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像我爸。16岁离开家出来闯世界,见识和上进心也是影响我未来的生活最重要的点。
在我的认识中,早已学会做内在小孩的父母,来陪伴自己内在的孩子慢慢长大。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理年龄需要跟随着生理年龄一同成长。当一个人长大了,还在苦苦地寻求别人的夸奖、认同,是因为内在的心理年龄还是一个孩子,并没有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外界导向的认同改成内在导向的认同。也就是说我们小时候都是想得到父母的肯定,认同和爱。父母如果没有给予这些,我们会无意识的去外在索取。(内在的小孩也就是小我) 长大后的我们明白了,真正的自信不是来自外在。是自己内在的认同、肯定和爱。别人是否给你认同,不那么重要,你需要给自己认同、肯定和爱。我们也需要明白,如果有人对你不满意,那是可以的,你永远没有办法取悦所有的人。
父母皆"祸害"吗?
网络上曾经红极一时的言论认为父母是祸害,认为我们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有诸多的不如意、不快乐和限制,一切都是父母的错,是他们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父母真的是祸害吗? “父母皆祸害”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霍恩比的一部小说《自杀俱乐部》。
这本小说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姑娘在姐姐出走以后,和她神经质的母亲和时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很紧张。在总结她自己失败的青春的时候,女主角说“父母皆祸害”。
可以猜测,“父母皆祸害”这个概念会在网络上流行,应该是有大量的人都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世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父母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伤害和控制。他们非常僧恨自己的父母,想要追求独立,追求自我。
他们把来自父母的伤害分成五种类型
第一类是直接的肉体伤害,比如打骂惩罚。 第二类是间接的人格伤害,比如辱骂孩子,侵犯孩子的隐私。
第三类是家庭状况所造成的情感伤害 比如父母相互争吵,相互诋毁,婚姻破裂后一方消失,两方同时消失, 甚至是抛弃孩子,送别人去扶养等
第四类是来自父母控制的伤害 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重要了,父母担心孩子的生活,担心孩子们的命运。于是控制孩子的生活,控制她的工作,学习,婚姻,情感等。
第五类是更加严重的伤害,比如猥亵、精神的伤害,性别的歧视等。 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呈三角关系布局的模型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上演。我们会认为,在我们的童年经历里,父母就是那个加害者。他们总是控制我们,指责我们,抱怨我们,没有给我们爱,没有给我们关心,不给我们足够的认可。他们掌控了我们的命运,我们会变成这个样子,会无能,会不自信,不能发展得更好,都是因为父母没有正确地对待我们。而实际上,持续的抱怨原生家庭曾经发生的经历,并不能解决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角色上。当你觉得父母是加害者,而你是受害者的时候,这个受害者很多时候会变成一个隐形的加害者。
因为他认为受害者是有一种清白感的,作为受害者,是可以放松的,因为受害者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对方。当受害者熟悉了自己这个角色之后,潜意识会让它维持在受害者的优越感当中,因此他会破坏自己的成功,迫害自己的未来,这样可以让他的父母去承担过错。也就是说,受害者会变成一个隐形的加害者。 所以受害者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清白,他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加害者",当这个受害者要用这种方式去惩罚他的父母的时候,他自己的人生其实已经被毁掉了。
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就是在我们的童年当中,觉得自己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关心缺少认同。
第二种表现是怨恨自己的父母,他们认为是父母让自己不能变得更好。
第三种表现跟前面几种相反,他们觉得自己还需要父母,他们只能依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情,他们不能没有父母。
第四种表现是害怕父母失望,想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期待他们能够幸福和快乐。有的人终其一生,为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内心只是希望我对你们好一点,你们就能够对我表示认同。
第五种表现是会无意识的去复制,用出于潜意识的忠诚,去复制父母的情绪,复制他们的焦虑,愤怒,紧张,抱怨,恐惧,有的人甚至会复制父母痛苦的命运,复制他们的疾病,复制他们的厄运等。
所以我们时常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家族系统的原理和动力,我们不光是受害者,而且也是加害者; 我们不光是加害者,甚至是家庭这些悲剧、这些动力的传承者,因此我们需要去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
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面对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不是去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错。原生家庭的那些故事和创伤,也并不是通过隔离、抗争,或者抱怨能解决掉的。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父母与孩子是铁三角的关系。铁三角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肤浅,更深的连接仍然存在,父母把生命传给孩子,孩子运用所接收到的这些生命当中蕴含的力量,蕴含的礼物,蕴含的爱与支持,让自己成长,活出自己的人生,然后把生命传递下去。 无论父母曾经怎么对待你,我们都要无条件的接受父母,我们可以跟我们的生命源头,我们最原始的爱。也就是一切爱的源头重新连接上,让它获得动力让爱重新流动。这才是真正的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
爱的四种层次
第一 需求层:是功能上的需求层,也就是我们童年对父母的期待。此类人愿意去追随、忠诚于他的父母,无论他们喜不喜欢,最终他们的命运却和父母相似。
第二 家庭层,家庭层包含了我们对整个家庭属性的需求。此类人总想要去证明,企图让自己的父母发现,让他们醒悟。
第三层 系统层: 是出于生命本身,出于我和我们家庭相连的祖先以及宗族。这类人仍然在苦苦地寻求,因为他很失望,想要找到一个代替品来实现完美的父母,他很有可能把这个需求投射到自己的伴侣或者上级身上。
第四层 生命的本质层: 也就是这个铁三角关系的核心,这意味着父母的核心是传递给了我们生命,而其他的都是附加的。这类的人呢,往往觉得绝望,愤怒,想要去隐藏自己的脆弱,但是内在的那份不甘心,还仍然存在着,因此,在生活中最容易展现出情绪是反抗、逆叛愤世嫉俗。
无论你是这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他的内在最终还是渴望这个铁三角能够得到完整。因为这是由我们的本能基因决定的,是家族系统的力量在召唤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在生命被创造的那一刻,父母和孩子的链接就已经存在了。即使我们和父母在空间上分离,没有接触, 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连接的动力,仍然在生命中发生作用。因此,它是超越意识的,我们没有办法在意识的层面对这个连接产生影响。许多案例和研究表明,很多被领养的孩子,其实并不知道他养父养母不是的亲生父母,但是他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控制不住地、下意识地去追随、跟随自己的亲生父母。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父母的时候,无论他年纪多大,他都会变成那个孩子。只能说我们经过了许多后天的教育,我们的头脑里就多了许多有关道德的评判、取舍、批评。因此我们把最原始、最忠诚的连接掩盖了。怎样才叫接受父母和父母连接呢!当我们怨恨父母想要和父母分离的时候,我们仍然和他们紧紧地连接着,我们用我们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与父母连接着。当你起心动念,不想和她们一样,你不得不在你的潜意识里去看见她,这样才能与他们产生抗拒、冲突、对抗。你们仍然用一种对抗的能量,紧紧的连接着。抗拒本身就是一种强烈能量的迁移,你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你最憎恨的人的样子。 最简单的解决原生家庭束缚的方法,就是接受父母,接受自己的命运,接受生命的礼物。
什么是真正的接受呢? 接受就是我们内在的认同,我们内在的感激,是我们在完结内在所有对过去、对父母、对童年的不满。我们为什么要去完结它?因为那些已经发生了,我们抱持此能量毫无用处,我们要去清理掉所有未完结的不满。然后我们从自己的生命当中,从跟父母的连接当中去获得祝福,去收取生命的礼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一,要去看见。看见他们是父母,你是孩子,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第二,要去承认。承认他们是父母,他们有做父母的资格。 承认他们是他们,你是你;承认他们是大的,你是小的;承认他们的婚姻,尊重他们的婚姻;承认他们的现在的样子。所以你要用一种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承认他们给你的已经足够了。接受父母,意味着父母给我的已经足够了,不论我还需要什么,我都会照顾自己。所以接受父母会带来一种神奇的效果,那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分离。
所以接受父母并不意味着你还需要苦苦地去哀求他们,当你真正接受了他们产生的影响,就是我们变成成人的开始,我们便开始和父母分离,这恰好是接受父母产生的一个神奇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留下父母的印记,有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行为模式、信念会很像他们,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习得。我们可以运用后面章节的接受父母的办法把这些印记做交还和清理。
了解你的家族谱系
海林格在家庭系统当中发现了几条隐蔽的法则,第一条法则就是归属原则。只要是属于家庭系统的一分子,或者属于家庭系统的一员,它都有归属于系统的权利。同时呢,系统有它自己的法则,有它自己的良知。所以系统要求包容和接纳所有的成员,它不允许任何成员被排除在外。
在这个系统里面有一个人被排斥了,其他人一定会代替了这个人的位置。系统并不允许任何的成员被遗忘、被排斥,因为“遗忘”就代表在家族的能量中形成了一个空缺。那么如何来满足这个空缺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人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同时又代表了另外一个被遗忘的、被排斥的人,这就是系统的法则。
我们的家族就像一个小宇宙,如同太阳系是一个大宇宙一样,每个星系其实在宇宙当中都有它的位置,当一个星系、一个星球被排除了,就会形成一个黑洞。当你把太阳系里面的某一颗行星拿掉的时候,其他的行星肯定会有变化。
请问哪些人属于我们的家族系统呢?
在这一个大分类下,有四种和我们拥有不同层次关系的人,都需要进入我们的系统: 第一, 我们直系的下一代,也就是我们的孩子。
第二,我们的平辈
第三,我们的父母长辈
第四,我们的祖辈 这些人都属于你的家族系统,你需要把它们画在你的家族谱系图上。
第二大分类中的人,他们虽然跟你没有关系,但是跟你有亲密关系。
第一大类是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
第二大类是跟你有亲密关系的人,
那么第三大类就是你对他有一些重大的亏欠的人,也有可能是不小心心发生了一次意外,因为你被夺走了生命的人。这些人呢?也会属于你的系统,因为这属于生死纠葛,也就是说,关于血缘的,性的,重大亏欠的,生死的这些都会进入你的系统。
总结一下,哪些人会在你的家庭系统排列中呢?因为某些原因和你的命运紧密地联系捆绑在一起的那些人。 如何绘制家族谱系图 1.按照树形图的结构,一般画四代人
2.男人用方块,女人用圆形
3.标注重要的事件(生死、意外、异常命运) 4.按照一代代的生育顺序排列,长辈在上一级,平辈在同一级,晚辈在下一级,同级中,长者在左边。
5.在你的家人、长辈们的协助下,收集并完善信息,尽可能地不要遗漏家庭成员
6.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多绘制几代关于家族谱系图的其他用法,我们会在后面几节讲到,请你在看完这一节后,画出你自己的家族谱系图。 一般情况下,
这副家庭谱系图我们就画四代
第一代,你自己,你的兄弟姐妹,你的伴侣,这些是属于同一代的。但是不要忘记了,你的前度伴侣也要画在上面。
第二代,你的孩子,不要忘记你没能生下来,或没能幸存的孩子。
第三代,父母、父母的伴侣、父母的前度伴侣、父母的兄弟姐妹。
第四代,父母的父母,也就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如何使用家族谱系图
第一种用法,我们可以审视一下,哪些人在这个家族里面被忽略了,或者最容易被忽略、被排斥。也许是我们的前度伴侣,也许是某个没能幸存下来的孩子,也许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也许是父母或者父母的前度伴侣,或者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我们看见这些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心里给他们一个位置,告诉他们:现在我看见你了,现在我看见你在我们的家庭里有这个位置。通过这个简单的方式,我们把一些被遗忘的、被排斥的人在心里重新带回这个系统,重新给他们认同。 经过了解及绘制家族谱系图,让我们知道了,在你的父母的身上也有他们自己的时代、童年、原生家庭的烙印。每个人成为现在的样子,其实都有自己的原因。当你明白了眼前这个人,也是那么不自由和无奈,你内在的评判会开始松动并接受她。
在系统隐藏的序位中受苦
系统的第一个法则是归属,归属意味着系统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是否在世,无论他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都拥有均等的归属权,在这个系统当中都有他的位置,都需要被认同和看见。
本节的内容介绍的就是系统的第二个法则一一序位。
序位法则表明这些人也有优先等级,在系统的序位法则中,第一条就是先来的人优于后来者。就像易经当中所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根据序位的发则,我们知道了,父母大,我们小。亲密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
通过系统的法则,我们明白,让父母快乐不是孩子的责任,因为序位法则,父母优于我们。虽然孩子能为父母做很多的事,但是孩子无法去做父母的父母,我们不需要也不能去承担他们的命运。这也叫做先来的优于后到的。年长的人多给予一些,年轻的人多接受一些。这条原则也像是系统的繁衍法则一样,一代一代地向下流动。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充满了盲目的爱,并不能够觉察到这种序位。因此,当系统里有人违反了这个序位时,系统里的人都会因此而受苦。
因此,序位的原则让我们保持合理的界限,让我们停留在自己的命运的范畴,而不是想一味去承担,去替代,去追随,或是想要去改变别人的命运。在系统排列的理论和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爱并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法则。
爱不是包容一切的法则,爱一个人并不能够超越所有的框架,解决所有的问题。当爱不遵循家庭系统当中的原则和序位时,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更多的苦难。所以家庭当中的序位是早已被排定的,不能用爱来取代的。 我们要回归的是一种有觉知的、有秩序的爱,这才是解决之道。盲目的爱只可能带来悲剧。
为什么会有序位的法则?
第一,它是海林格在很多的个案当中通过观察和总结得出的结论。
第二,我个人认为它符合生物繁衍的规律,后一代的人有权利比前辈生活得更好,因为先到者更有权利去承担起所有责任,确保下一代不受影响。所以这是人类得以进化,得以一代一代变得更好的保障。
原则其实是无情的。因为真正的大爱,超越了个体,超越了不同的文明和世俗,本身就是无情的。
序位法则第二条,新系统优先,也就是新的关系的系统比老的系统更优先。如果有利益的冲突,你需要优先照顾自己的新系统,把原生家庭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这就是新系统优先的法则。无论是先来的优先,还是新系统优先,都遵循了一种法则繁衍。
从这一层面上说,它更像是一种道德上、文明上的制度。而我们所说的系统和优先的法则,是一种生命本身的流动顺序。我们并不是要去评判孝道的好坏,只是需要明白生命的顺序,遵守繁衍的法则。同时你需要明白,一旦这两个系 统发生冲突,且没有办法两者兼顾,那么你自己的小家优先。
序位法则第三条就是承担较大风险的人优先。
自己做家庭系统排列示意图
本节的功课是给自己画一个家庭系统排列的图。家庭系统排列的图跟第四节所画的家庭谱系图是不一样的。家庭谱系图更像树状,父母生了孩子就把他们连在一起,一代一代地传承,它是代际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繁衍、层级的关系,而家庭谱系图更像一个组织序位图。家庭序位的排列图,更像是表达他们之间的远近、亲属和能量关系的图。
1.绘制案主童年的序位排列图
包括原生家庭的所有人员,不要漏掉家庭成员。 按照你当时的年龄去感知,所有的人在当时的能量场各自在什么方位。 男性用方块,女性用圆圈,缺口代表脸的朝向。
2.家庭序位排列图和家庭谱系图不一样 再绘制案主现在年龄的家庭序位排列图(可以包括现有家庭),不用处理,只是呈现信息。
3.对比两张图,去看看家庭成员之间的位置、序位,从中可以发现怎样的信息。 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你的父母、家庭成员改善他们的生活当然没有问题。只是要留意,在做这一切时,首先照顾好自己的现有家庭。
家庭系统中的平衡
这节课主要讲我们家族系统中的平衡法则:在前面的内容中,
我们分别提出了两个法则,
第一法则是归属,
第二法则是序位。序位法则第一点,先来者优先。
第二点,新系统优先,新系统更有资格和权利生存。本节我们要讲的平衡原则涉及付出和接受。付出就是给别人赋能,给别人爱,给别人关怀,给别人帮助。接受就是获得。一般人肯定认为接受更舒服,表面上确实是这样的。
接受和付出的平衡原则里面的第一条很重要,就是你拿到的东西和给出去的东西要平衡。
如果我们想要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事业,或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付出,同时也让别人有机会付出。
作为父母,他们也是自由的,他们没有必要满足你的某种行为。 因为我需要的东西你们没有给我,你们错误地对待了我。这样的想法和言论其实很荒谬,他们怎样能有资格做你的父母?他们只需要生下你,他们就有资格做你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生下了你,但是他们出于某种原因,某种疾病,某种灾难没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你还会想念他们,感谢他们,赞美他们吗?99%的人回答会。那这么看来,你的父母做的唯一错事可能就是他们活下来了,因为他们活着,所以给了我们更多挑剔的理由。 有时候父母也时常混乱这个序位。好像孩子就应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去负责去处理这些事情。
这种情况下,孩子和父母发生了角色互换,孩子要为父母的未来负责,要为父母承担他们该承担的责任。这个时候付出和接受的平衡就会逆行。原来的爱是从山峰流到谷底,现在要从谷底倒流回山峰,那么系统里的所有人都会因此受苦。所以,我们要从家族的角度去看待付出和收取,而不只是停留在个人道德和孝道的角度。
平衡是大自然运作的法则。我们需要在内在时刻地清理,时常看一看,是否还对某人有怨恨或者亏欠,是不是还有没有解决的事情?你现在可以想一想,你是否还没有来得及对某人说对不起?是否还没有对某人说感谢?或者你是不是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侵犯了某人的权利和利益!在各种关系当中,你是一个保持施与受平衡的人,还是一个不断付出,不愿意去向对方要求,不愿意接受的人?或者你是一不断索取而不愿意付出的人?如果你有所觉察,你需要去尝试让自己保持施与受的平衡。施与爱比较平衡的人,每次当你接受的时候也很开心,很快乐; 每次当你付出的时候,你觉得对方也同样的理所当然,非常的平衡。
改变视角纬度随顺命运之河
首先,介绍六步法中的第一步:改变视角维度,随顺命运之河。
我们常说人可以选择未来,但却没有办法选择出生。当我们真正接受唯一可以做我们父母的人,即我们的亲生父母时,我们可能会放下那种怨恨,放下那种想要改变父母的念头和想法。
但是,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给他们造成了很多伤害,他们十分憎恨父母,因为那种曾经的伤害那种曾经的不作为,那种不当对待是真实不虚的。可是,维持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它只会让你不断服下恨的毒药。这些怨恨会形成一种快感,形成一种正义感,让你获得不需要自己再去负责任的轻松感,而要命的是,你会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口中所谓的痛苦和不公平对待,其实并不是事实,它只是从不同视角得出的不同观点而已。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看待自我经历的五大层次视野
第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过去,我们会认为自己出生的家庭有责任照顾我们。如果我有问题那就是父母抚养和养育有问题,他们造成了我现在这个样子,因此我的原生家庭没有办法改变。
第二,从家族视野的角度来看。
有可能我对我的父母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怨恨,有感激,等等。同时我看见我父母对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各种的渴求和不得。我看见我的命运有某种的路径、模式,我发现我的父母也有某一种模式和路径。同时,他们也很像他们的父母。
第三,从文明和历史的视角看待我们的过去。 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为什么会有匮乏感?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控制欲?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暴力、愤怒?他们的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
那是整个时代的信息,是整个地域的信息。有可能在我们的父辈或者更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一辈,那时的生活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和平、舒适,他们的年代经历了更多的战争、动荡、饥荒、生死。在那一代人的身上,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他们累积了大量的创伤和不安全感。
第四,从物种演进视角看待我们的过去。 当我们从人类这个物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命运或者经历的时候,会发现人这种动物是很有意思的。人类倾向于去保留那些负面的信息,更容易忽视那些正面的信息。现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我们的大脑结构仍原地踏步。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自动化的时代,使用的还是原始的“猴脑”。我们的这个大脑也和我们祖先的一样,倾向于去记录那些最为悲痛的、最为苦痛的、最让人放不下的负面的经历。
所以,当我们用物种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人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是人类的一种通病,人类的大脑倾向于去捕捉和记录痛苦,而不是那些快乐的、美好的事情。因此,当我们换个角度,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人生时,我们会有不同的结论。
第五,从命运的视角看待我们的过去。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视野和角度继续切换,切换到命运的角度。例如经常有人会去批八字算命,或者紫微斗数的预测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当然,很多人并不一定会认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这个视角来帮助我们转念。
生就像一个游戏,带着出场的设定。有可能当你刚出场的时候,你是一个小角色,没有什么道具,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没有关系,最关键的不是出场的时候给了你什么,最重要的是你想要如何前进,你想要到达怎样的方向。
祖先们把生命一代代地传承给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传承给我们,我们的父母只是一个传递生命的管道而已,他们并不能决定我们未来的一切。当我们切换视角,真正地看见这个更大的命运的实相,看见生命这种存在和更伟大的真实,你会发现父母并不是我们的造物主,只是个邮差而已。
也许是他们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给出爱时,有可能会夹杂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不自由的,不自知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从他们手里接过我们自己命运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因此,无论父母做或者没有做什么,都不影响他们是父母的事实。
我们去做的接受父母的功课,其实就是要去看见更大的实相,去臣服于我们自己的命运。父母是我们命运的一部分。
父母就是你在人生游戏当中的第一个出场的设定!他们是你命运的一部分。而你是你自己,是个独立的灵魂,跟其他的人、其他的灵魂没有任何的区别。
灵魂和灵魂是平等的,有一个小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你放下一些对命运的怨恨。 通过接受你化解了那些对过去事件的未完结的情绪,获得力量,收回了自己的能量、这样才能前行。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地开始自己人生的旅行,否则的话,我们只是在不停地重复曾经的故事和命运而已。
海林格曾经讲过,我们命运的绝大部分都由父母决定,不论是美的还是残缺的。但如果能够带着奉献的心态尊敬父母,我们便可以站在父母的旁边,获得想要的自由。
我们要臣服于自己的命运。对某些人来讲,臣服有可能是负面的意思,意味着我们放弃努力。其是臣服指的是,我掉下泥潭,知道掉下来的原因,我不怨天尤人,因为掉下泥潭必然有它的理由。我要考虑的是接受我已经掉在泥潭里的这个事实,不去对抗这个事实,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努力从这个困境里面走出来,去看看泥潭里有什么可以值得利用的,比如找到了几根棍子,一块石头,然后你可以很感恩地借助它们爬出这个泥潭,心怀去一个美好地方的向往。这才是真正的臣服。
重新审视历史.再次认知父母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是成人了,我们从来没有拿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过他们。父母又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这对应该完美的人,又是接受怎样的教育长大的?在我们出生时就是成人的父母,天生就应该是一对训练有素的父母,懂得孩子教育,懂得关爱,懂得包容,懂得怎样去支持你吗?遗憾的是这只是孩子自己脑海中的一种幻想。
海林格曾经讲过,我们要循着去看见自己父母,从父母命运的背景下面去看他们,也就是说,学会去看到父母们所承受的一切,看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苦难和失望,这样才能帮助自己直面自己的命运。 我们从三个视角来认知我们的父母。
第一,切换我们的视角。现在,让我们用一个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父母。把我们的父母看成一个来访者,甚至看成我们自己的孩子,分别去看看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父母,他们和父母的关系。 当你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父母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是成人。但是,当你用一个咨询师或治疗师的眼睛去看父母的时侯,你会发现父母和你一样,也会沉浸在过去的岁月,陷入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和遭受的伤害当中。因此,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说是在重复或者试图去治疗过去的伤害。
拿一张你父亲或者母亲童年的照片,你可以先看着照片,然后闭上眼睛去感知他们,去想象你就是照片中的这个孩子,去感知父母内在的恐惧、愤怒,感觉他们的快乐,感觉他们的认知、惶恐、需求、渴望。你会发现当父母在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永远是孩子,但忘了你的父母他们也是有父母的,在他们的内在何尝不是感觉到自己也是孩子。当你成年了,你的内在仍然是孩子,仍然有创伤,仍然有不完整,他们又何尝不是呢?所以父母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第二,拿出自己所画的家族谱系图,看一看这两个人的经历。在家族谱系的树形图上,你可以看见你的父亲母亲,他们上面是你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你可以看着这个家族谱系图,去感知、去想象你的父母在童年经历了什么。尝试不再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父母,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的角度,比如站在前文所说的治疗师的角度去看他们,
分析他们的家族谱系图,
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和成长的故事,去看一看曾经被你所最讨厌的父母的那些性格、情绪,行为模式,以及特质是如何被形成的。
第三,再次转换视角。此外,你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去看父母。用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眼光去看他们,同样,观察这张家庭谱系图,去了解这些过往经历,站在你爷爷奶奶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孩子(你的父亲),或者是站在外公外婆的角度上去看待他们的孩子(你的母亲)他们有力量、有能力来照顾这个孩子(父亲和母亲)吗?他们看见这个孩子时是感觉骄傲、对不起,还是冷漠,或者无所谓! 因此,当我们一代一代地跨越视角去回溯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会成为这个样子,会携带这样的信息,都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当我们换一个视角去看待父母的命运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越过一个孩子的维度,用一对成人的眼睛,并非通过一个哀怨孩童的眼睛来看待自己的父母,从而接受现实当中的最真实的父母。尊重父母本来的样子,我们才 会获得更大的解脱,也会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在。
尊重父母原貌,回归正确序位
如果我们期待父母有所不同,会削弱我们自己的能量。父母是我们的根,我们想要让我们自己的根系变得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削弱自己的力量。尊重并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也是接受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 一个叫小赵的女孩曾经问我,为什么她总是吸引同样型的男人,她总是因为同样的错误一次次摔倒。我跟她细聊后发现,她小时候长期遭受父亲的暴力。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父亲长期酗酒,一腔怒火也总发泄在小赵身上。 小赵也曾想过改变,尝试过改变父亲的行为,皆无果。 长大后,小赵一有机会就远远地离开了家,到了别的城市生活。 然而,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对她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去接近。
这种吸引力,其实就是深埋在女孩心底的改造父亲的动力。潜意识总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去显化那些未完结的动力。
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人,唯有可能的,只有改变自己! 尊重父母有三大重要含义: 一、不再企图改变,包括想要去拯救,去评判,去怨恨。
二、不再为此渴求、勒索或者抱怨。 三、不再去承担另一个人的命运。
在第一条里,如果我们真的尊重父母,首先要放下那个想要让他们变得更好的想法和念头,放下想要去评价他们的想法和冲动。我们需要明白,父母并不需要变成其他的样子,他们早就在那里了,他们比你出生早很多,你出生时他们就已经是那个样子。
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我们不能去做父母和家庭的拯救者,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去扛在自己的肩上艰难前行。“尊重”是带着界限和序位的。
尊重父母有四大层次
第一,尊重父母的性格和优缺点 我们可以去列出父母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你很讨厌的缺点,比如说喜欢抱怨、无知、吝啬、重男轻女、待人冷漠等。
*闭上眼睛,想象面对你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你们有一些缺点。 但是,我同意,你们就是这样的, 你们不需要改变。我有一个爱抱怨、很吝啬的妈妈,我有一个很冷漠、很暴力的爸爸,你们就是这样的。你们不需要改变。
带着发自内心的尊重而非无奈去做这些。你继续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我同意你是这样的,你不需要去改变。我也不再渴求你会变成其他的样子。你们并不完美,也不需要是一对完美的父母。 第二,尊重他们之间的婚姻和相处模式。 尊重父母之间的婚姻模式,是尊重他们回归自己序位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孩子出于爱,不愿意看见父母发生冲突。孩子们认为父母之间不幸福,出现问题,家庭的解体,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不够优秀,是自己让家人操碎了心。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我们必须明白父母婚姻当中出现的一切,他们的情感纠葛,他们的快乐和痛苦,都属于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大,我们小,他们先来,我们后到。他们彼此相认相知,做了这个决定,就应当承受一切,当然也包括痛苦和快乐。 第三,尊重父母的快乐、痛苦、重担和渴望。
我们需要去尊重父母的婚姻和亲密关系,允许它们以本来的样子存在。同样,父母的快乐、痛苦、重担、渴望,他们对未来的看法和需求,我们也要去尊重。
我们只是下一代,根据繁衍的法则和新系统优先的法则,首先要去照顾好自己,当然,我不是说让你停止对父母的照顾,不去尽自己的赡养义务,而是说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痛苦和责任,包括他们的不满和失望。
爱不是盲目的。爱是带着序位、带着界限、带着次序的。真正的爱,其实包含一种很大的勇气。
第四,尊重他们的生死和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到自己的生老病死,你的父母也不例外。但作为孩子,面对父母的生死,看见他们因疾病痛苦挣扎的时候,很渴望能够去挽救他们。但是,真相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生死。我们不要去想能拯救谁。
可以尝试一个让我们能够放下,因为面对父母生死所产生内疚的方法。
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父母,然后对他们说:“亲爱的爸爸(或妈妈),我很想拯救您。但很抱歉,我无能为力,因为那是属于您的命运,我无法改变。”
真正的尊重父母是尊重他们的性格、优缺点,而不是去做任何改变。尊重他们之间婚姻的模式,不去改变和介入,不做任何评价,尊重他们的快乐、痛苦、重担。虽然你看见了,但知道那些属于他们。尊重并不是一味的孝顺,也并不是完全听从他们的话。
练习功课
我们可以试着用间接反转法来处理对父母的抗拒,也就是用间接反转法来接受父母、尊重父母现在的样子。
1.找到你所抗拒父母的点,先列一个清单。 2.一边敲打你的后溪穴,闭上眼睛,一边念出你对父母亲的愿望与感受。
亲爱的爸爸,虽然您……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你。
比如:亲爱的爸爸,虽然您的脾气暴躁,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这样的您。
亲爱的妈妈,虽然您……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您。
比如:亲爱的妈妈,虽然您很懦弱、爱唠叨,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这样的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你们…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你们。
比如: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你们离婚了,我仍然无条件地尊重这样的你们。 你们有理由这样,我同意。
3.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
全然接受父母,接受生命礼物
本节要介绍的就是如何真正地接受父母,接受生命的礼物。生命是一种存在,或者说是一种更伟大的真实。从远古到我们的祖先,到我们的家庭成员,再到我们的父母,最后,传递到我们这就是生命的传承。因此,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那份礼物,就是我们的生命。
抱怨父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否定父母参与自己生命的存在的方式。因此,孩子没有办法完全去接受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能量。 换句话说,孩子接受父母,包括了接受父母的缺陷与不完美,接受这些其实就是在接受自己。 海林格曾经说过,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是唯一可以完成这件事的人。简单来说,只有这两个人可以给你生命。
因此,当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父母,并承认生命的源头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美妙的事情。当你能够真的去做到接受自己的父母,并和他们连接时,自然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
那些没有办法接受父母的人,通常也没有办法接受他们的伴侣。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父亲的人,通常在事业上也会遇到很多的阻碍。没有办法接受母亲的人,往往也没有办法很坦然地去接受金钱和顺利。 也许他们可以赚取金钱,但却没有办法好好地去运用它们,更无法享受在其中。所以,如果你不接受父母、不接受生命,怎么可能拥有来自生命的美妙礼物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去接受自己的父母,他的人生会过得非常艰难,且充满挑战,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他没有办法跟父母连接,没有归属感,没有认同感。当你能够真正地接受父母、接受生命的礼物时,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非常轻松。因为当你真正地去接受父母的时候,从生命的源头到你的祖先,到你的家族,再到父母,这一连串的能量流动就顺畅地开始了。
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的描述,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接受父母!
第一,接受你们是父母,我是孩子,这个事实。
第二,接受大小的序位,也就是你们是大的,我是小的,你们给予,我接受。
第三,接受父母现在的样子,接受他们的优缺点,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第四,接受父母的婚姻状况,接受他们自己选择的亲密关系。
第五,接受他们的命运,接受他们的生死。 第六,接受他们给予你的生命。 你可以对他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予我生命,我接受你们给我的生命。
第七,接受伴随生命而来的遭遇。 你并不只是接受生命,也要接受曾经的遭遇和对待。
第八,接受唯一性。 唯一性的意思就是,承认自己的父母是唯一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彼此之间是最合适的,只有父母能带给我生命。
我们要从这八个方面接受父母,接受他们是我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孩子,接受他们是大的,我是小的。接受他们现在的样子、优缺点,接受他们的婚姻、亲密关系,接受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死,接受他们所给予我的生命,接受自己的遭遇,接受他们是唯一的。然后你可以去想象你去拥抱他们,给他们深深鞠躬。真正的接受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追随。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要把父母的命运、父母的婚姻、父母的优缺点、父母的一切留在那里,还给他们。
当我们真正地可以按照我们所说,没有不满、没有追随地去接受父母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和他们产生了分离。
当我们能够深深地鞠躬,在内在说:“亲爱的爸爸妈妈,现在我承认你们是最合适的人,也请你们接受我是你们的孩子。”当你真的能够带着谦卑和臣服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你真正的开始变成一个成人。
海林格说过,接受父母是一种恭顺之举。接受和接纳有很大的不同。接纳当中包含着某种仁慈,而接受是指我赞同真实的存在。接受是超越道德的,没有善恶之分的。
当你是认认真真地、发自内心地、百分之百地做接受父母的练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父母的关系莫名其妙地开始变化。甚至你们可能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是你们之间的关系会突然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功课连接父母的仪式
1.找个安静、安全的地方,父母不需要在场,站立。
2.睁开眼睛或者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父母站在你的面前,父亲在你对面的左手边,母亲在右手边。
3.放松,不用任何力气,向父母缓缓地、深深地鞠躬。
4.说以下的话: 爸爸,您虽然不完美,但您是这世界上唯一有资格做我爸爸的人。 我完全接受您作为我的父亲,也请您接受我作为您的孩子。
我接受你们给予的生命,也接受生命的代价。 您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属于您的命运和历史,我尊
爸爸,谢谢您,对不起,请原谅,我爱您。 亲爱的爸爸,也请您祝福我做我自己。 然后给父亲深深地鞠躬,表达对他给予的生命的尊重。
5.把“爸爸”换成“妈妈”,再来一次。
交还他人责任,保持自我界限
第一部分:交换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把属于对方的能量、情绪模式交换给对方。同样,如果你出于忠诚、出于爱,想要去替他们承担,也并不能帮他们减轻丝毫,这只是一种复制而已。
第二部分:交还父母的婚姻模式。
我们需要把婚姻当中携带的父母的能量模式交还给他们,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陈述。
第三部分:交还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中国家庭普遍缺乏界限感,因此,父母经常会有控制的心态,会下意识地觉得我有权利去控制孩子的一切。
如果你有一对不愿意放手的父母,那么肯定也会有一个反抗到底的孩子,或者是现在还没有反抗,未来有可能会反抗的孩子。我们接受父母是因为我们最终会和他们产生分离。因此,我们把属于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还给他们,同时他们也有资格对我们的一切表示失望。 第四部分,保持自我的界限。
接受父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父母所吞没,我们仍然需要有双方之间的界限,这就是成人的状态。中国人的界限感非常弱,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我们需要明白:首先,我们有认知的界限,我们和他们的认知肯定是有界限的。我们的三观不一定是一样的。我有资格保持自己的界限和观点,你也有资格去保留你的。 我们各自有各自命运的界限。虽然你比我先来,比我年纪要大,你是我的父亲母亲,但是我是一个独特的 人,我有自己独特的灵魂,我有自己独特的命运。既然我有自己的命运,自然就有权利、有资格对我的命运做出选择,并为此付出代价。 很多时候一提到界限,有的人会很有心理压力,他们会说我很爱我的父母,父母是我最亲的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亲人。他会觉得,当他表达界限说不,当他表达抗拒,当他表达自主的时候,仿佛就是对父母的一种背叛。
我们需要去交还那些不属于自己的部分,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成熟。 可以通过三点来考虑什么是真正的成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 第一点:虽然你是我的父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应该承担你的命运、痛苦和快乐。 第二点:你是我的父母,并不意味着我要和你经历类似的命运、情绪和痛苦 第三点:你是我的父母,我爱你,但是并不代表着我一定要去实现你的期待。 张德芬老师曾经讲过,我们要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每一个做儿女的都有责任去尽孝道,但是他们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扛起父母的悲伤、痛苦和期待。因此,我们需要让父母也自由,只有这样我们自己也才能有自由和快乐,能够毫无阻碍地去爱父母,接受他们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功课交还仪式
做这个练习的时候,父母无须在场。当然他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些原理,并且愿意参与的话会更好。
第一,我们需要找到那些你所承担的,但其实属于父母的能量。
第二,你可以选一些你认为比较“重”的东西。这个“重”的东西其实代表了属于父母的责任、重担、情绪或者命运。
第三,找一个封闭的房间,你手捧这些沉甸甸的负担闭上眼睛想象父母就站在前方。 这个练习你并不需要很仓促地去做,你无须急匆匆地跑过去,也不是把手中的东西随意一丢,这份能量就会减轻,这个练习需要你慢慢地带着精微的感知去做。
第四,表达对父母的认同,他们是父母,你是孩子。 首先,你需要去表达对父母的认同,你可以说,亲爱的爸爸,现在我看见,您是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孩子。 同时向他表达,出于某种原因,你与他一样承担了属于他的能量。 你可以说,亲爱的爸爸,出于某种原因,我承担了属于您的懦弱和无力,这种能量在我身上也存在。
第五,你现在愿意带着爱和尊重把这一切 还给他们,问问他们愿意吗? 你可以对他说,亲爱的爸爸,我现在愿意带着爱和尊重,把这种儒弱无力的能量交还给您,这是我尊重您的方式。因为我承担的只是一种复制,并没有办法让您得到任何轻松。所以我现在可以带着爱和尊重,把属于您的能量交还给您吗? 你可以想象父母站在你的面前,他是否能够同意?当他同意以后,你可以手捧这个沉甸甸的负担,一步步慢慢地走向父母。千万要留意,你的步伐必须要很慢。当你捧着你的重担每向父母靠近一步的时候,你可以一点点地感觉到这份能量、这份郑重和这份想要交还的意图。同时也感觉到你真的是带着很大的敬重来做交还的。你慢慢地、慢慢地走到父亲的脚边,深深地鞠躬,然后对他说,亲爱的爸爸,现在我带着爱和尊重,把这一切交还给您,这是我敬重您的方式这是属于您的能量,
然后,你可以做个深呼吸,把代表重担的东西交到他的脚边,接着,你可以向他表达感谢、感恩。你可以说,亲爱的父亲,我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荣耀您。谢谢您。 最后你可以做个深呼吸,结束这个练习。
敬重荣耀父母,开启感恩能量
感恩、爱和荣耀,是一个顺序。无法感恩的人,必定无法真正爱自己的父母。无法真正爱自己的父母的人,更加没有办法谈及如何能够让他们荣耀。 爱是一种很深的连接。尤其是我们和原生家庭、和父母的爱。因此,当我们真正能够去感恩、放下怨恨的时候,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其实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从来没有丢失过。当你找到这份爱,是它就能给你带来归属,安全和好运。
瑞克·汉森曾经说过,我们的头脑对于负向的经验就像魔术贴,但对于正向的经验就像不粘锅。虽然人类历史已经走过了几百万年,人类文明也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是我们的头脑依然停留在很原始的状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人为你做过许多事情,你不一定能记住。但是当有人伤害你或者说几句挖苦、讽刺你的话,甚至只是一个鄙夷的眼神,你都会牢牢记住很多年,甚至会形成创伤。
当我们感恩的时候,一方面我们的内在和父母之间爱的流动会变得更好,另外一方面我们会让自己的运气变得更好。因为我们通过感恩让负面的感知变得更加正向。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感恩丰盛本身会吸引正向的能量,而那些匮之和抱怨则会吸引伤害、背叛等负面能量。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感恩呢? 一、寻找我们感恩的清单。
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去搜寻一下,我们的头脑策略曾经忽略掉的、我们可以向父母说感恩的那些事情,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这值得感恩。
二、接受父母的爱,拆分他们的行为和意图。 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会叠加上他们的焦虑、担心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这种爱受他们眼界的限制。因此,对于孩子来讲,这份爱并不一定非常愉快。你可以想象你看见他,告诉他,谢谢他爱你,你可以拒绝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但是你接受他们的爱。当你知道你面对这个你讨厌的人,其实他的内在是那么的爱你,这是很令人触动的一件事情。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行为和认知,但是你需要知道,这对完全不理解、想要控制你的父母,他们是如此爱你,你可以把这个爱的意图百分百地留下。
三、表达爱。 你可以闭上眼睛,对着你的父母表达那份爱的能量和连接。你可以说,你们是我的父母。虽然我对你们的行为也有很多的意见,有很多的不满和抗议,但是在我内在深处,我爱着你们。爱是超越喜欢的,是一种很深刻的连接。爱表达的是我们是在一起的,我们是相互连接的。
爱和荣耀相辅相成,说到了爱就不得不说荣耀。敬重和荣耀是比较细致的字眼。在武术比赛里,你会发现在正式对战之前,两个选手会彼此鞠躬。这是我看见你、我尊重你的意思。然后他们开始比赛,他们开始战斗,但是这份尊重是存在于斗争与比赛之前的。
荣耀比尊重的层次更深。荣耀的意思是你承担了你的命运,我以你为荣。我看见并尊重你们的命运。我承认你们的力量,我承认你们承担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你们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策略,经历了人生。有可能在某些人的眼里,你们过得并不精彩,但是你们经历了自己的荣辱、悲伤、快乐、痛苦,我以你们为荣。因此,生而为人并不是容易的。
你可以去看见你的父母,敬重你的父母,以他们为荣。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他们,告诉他们:你们经历了人生那么多的磨难、波折、痛苦,你们都过来了,我以你们为荣。我看见你们背后的力量,我荣耀你们的悲伤,荣耀你们的愤怒,荣耀你们的寂寞。你可以去看看在你父母的身上有哪些特质,你会以他们为荣,然后你可以慢慢地、敬重地给他们鞠个躬。你可以说,我将这一切留给你。
当你真正能够去荣耀父母的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更大的真相和事实。你会发现那些曾经你看不起的人,那些你觉得并不精彩的人,其实他们都有各自的力量,有他们各自的勋章,有他们各自的荣耀,也有他们各自的尊严。
海林格说过,父母的关系与孩子无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孩子要跟随父母,荣耀自己的父母。荣耀自己的父母,就像荣耀大地一般。
功课寻找感恩清单
首先想一想,有什么是你可以感谢和感恩父母的,而这些感谢和感恩之前你在内在真正地去表达过吗?所以你可以先把感谢、感恩的清单列出来,有的人只能列出三五项,有的人可以列出二十几项,有的人可以列出五十几项,而有的人可以列出一百多项。如果你发现列这个清单非常困难,你可以尝试看一看在你的生命当中,不光是你的父母,在其他的方面,你是不是也是一个很难去表达感恩,很难去表达赞美的人?
你从感恩、感谢到爱到敬重,你的内在进一步地和你的父母连接在一起,让你们之间的连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尝试着想想,有什么是你可以感谢和感恩父母的。
列出你的感恩清单,包括但不限于父母给你的:生命、养育、关心、陪伴、付出、鼓励、牺牲、经济帮助、宠爱、期待…… 你可以闭上眼睛一句句地从心里表达感恩。 然后在心里表达对他们的爱和连接。
在心里表达你对他们命运的敬重和荣耀。
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疗愈
当我们决定建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对对方有很多的渴望和向往。我们需要对方的原因往往源自我们内在受伤的部分,也就是内在的创伤。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会对对方有很多的期待,也会有很多很美好的想象。但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只是我们看不见对方身上的信息。
一对男女相遇了,其实他们是把两个家族系统的信息都带到了一起。
第一,伴侣们都会携带原生家庭的信息和烙印。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有各自的系统,有各自的父母,有各自的经历,有各自认同的角色,有每个人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情绪模式、行为信念、处事方式。但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伴侣是一个可以因为我改变的人。 原生家庭的不良记忆会导致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父母的婚姻失败,可能表现为打闹、离婚、出轨,如果父母不合的场景被孩子看见,会使孩子对婚姻关系产生恐惧。因为对这个孩子而言,家是很危险的地方。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冲突是灾难性的,越小的孩子越难理解这些冲突的真正含义,甚至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导致他对亲密关系产生最初的破坏性的印象。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不良记忆,还会导致我们想要去介入并拯救父母的婚姻。
我个人的原生家庭里也是天天争吵不停,哥哥说他每天上学时就担忧,怕他们彼此打伤; 我好像已经麻木了,妈妈爱吵爸爸,爸爸火了就打她,打的真的很凶。弟弟经常拿扫帚打爸爸,我也感到很恐惧,但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我认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妈妈喜欢吵,把爸爸吵怒了就会打她。在我们家小吵小闹太正常了! 等我长大结了婚,后来发现也是复制了我的原生家庭,我也是经常看不起老公。嫌他没能力没本事;也是经常吵他,有时还打他。但是他从不还手,任我吵,任我骂!后来还是离婚了,因为我太心高气傲,觉得他配不上我。后来走上修行之路才会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觉得他挺不容易的,对孩子对家庭任劳任怨的付出。包括我对他的背叛,他都一一忍受了,包容了这一切。从没有在外面说过我的一句不是。有时候想想真的挺惭愧! 现在新的这段婚姻,虽然经济能力方面比他强点,但他情绪不稳定。虽然人很好, 很老实,对我也是很依顺。但情绪说来就来,像个孩子,发起脾气来,什么话都说,有语言暴力倾向。我和他也是打打闹闹,吵闹也是经常的事。他一句话击痛我,就会大打一架。 这种生活我也是受够了;N多次都想离开,但是彼此好像又分不开,打完又是道歉,又是忏悔!走上修行之路后才知道,不会游泳,光换游泳池是没有用的。学会了向内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万事内求。 记得有次和老师通电话,老师无意中说了句,母强子弱; 就因为这句话引起我对自己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在回忆我的童年,去感受我的原生家庭,发现我的哥哥弟弟真的都很乖,有些胆小怕事。反而就我遗传了妈妈的性格,如果我这样强下去,我就想到我儿子未来的生活。从此开始让自己柔软下来,无论在老公还是孩子面前都温柔相对,也开始对孩子推崇爸爸。面对老公,多了很多赞美、崇拜的言语……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家庭、孩子、老公、事业都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让我也尝到了改变后的成就和喜悦!直到今天,我都坚持去学习女性身心灵成长课程!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身心灵成长的探索者;从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我觉得这都是相通的,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搞懂了,其他的关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言归正题,回到解决和父母的关系;首先退回自己的位置,尊重父母的婚姻,把属于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动力,他们的一切交还给他们。虽然换了一个主题,但是解决的方法都是相似的,因为这样你才更能深刻地体会什么是序位,什么是界线。
第三,我们会把父母关系和伴侣关系做投射。
1.想要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 我们内在对爱很匮乏,总觉得这种爱会被夺走,总觉得我还不够好,总想要去跟别人比较。
2.想让对方还像父母一样对待你。 有的人想让伴侣像父亲一样对待她、纵容她。但是,有可能对方也正在寻找、等待一个如父母般对待他的人。还有另一种情况,在父亲的宠爱中长大的女性,会更希望找一个充满力量的、完美的男人,她们会希望这个男人永远宠爱她们,满足她们的各种需求,抚慰她们各种怪脾气、坏脾气。但结果你会发现,这些“爸爸的小公主们”总是很难找到理想的伴侣。
因为对她们而言,父亲是单方面地付出和宠爱她们,但是对伴侣而言,付出并不是单方面的,伴侣也需要达到付出和收取的平衡。 3. 伴侣发现彼此关系糟糕,但是却无法分开。 在伴侣关系和亲密关系的这种混淆投射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伴侣发现他把对方当成了“父母”。 当我们把父母关系和伴侣关系进行投射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们和伴侣是分不开的。
周女士对我说,她的老公和她一起相处了多年,虽然他们每天吵架、打架,老公又是赌博,又是喝酒,对周女士时而冷漠,时而讽刺挖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二人之间没有什么爱。但周女士却觉得不能离婚,不能没有这个家,想到分开,对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恐惧。
这其实是一种孩子似的无助的反应,不是你现在体会到的,而是你孩童的时候体会到的。这种无助犹如被亲生父母抛弃一样,不管这个人的年纪多大,他对伴侣的依赖还处在孩子时的形式。
亲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亲密关系是可以结束的,它不像亲子关系是永远存在的。亲密关系是动态的,是在演变的,关系也是有生命的,同样也是可以结束、可以更换的。因此,苦苦耗尽一切来维系关系,就如同苦苦地想要去忠诚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相反,当我们认识到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完美的亲密关系,关系是开始生有结束的时候,再去看自己的伴侣,你可以和他说:“亲爱的,我很珍惜我们这段关系。
我很高兴我们的关系走到现在。我们的这段婚姻有我们共同的责任,有我们共同的义务,是我们两个人创造了它。这段婚姻并不完美,但是我接受。同时,我愿意感恩所有你给予我的,我感恩那些在我们关系当中创造的所有的美好体验。
我也愿意贡献我自己,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我们的关系会持续多久,我都会倾尽全力去经营它。”
第四,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男性和女性能量的错位。 曾有人讲过,爱一个女人,男人需要离开他的父母,忠于他的妻子,使夫妻两人变成命运共同体。一个男人只有在摆脱了对母亲的感情依附以后,才能全情地投入亲密关系之中,成为独立的男人。一个女人也必须摆脱曾经对父亲的依附,才能把自己完整地交给伴侣,变成一个成熟的女性。
因此,伴侣需要放弃对异性父母的爱,这种放弃并不是让你去憎恨,而是让你更倾向于站在你同性的父母这边。 男人需要放弃和母亲的亲近,走近自己的父亲。女人需要放弃跟父亲的亲近,转而更亲近自己的母亲。这并不是指我们不接纳父母,而是指在我们内在的能量里,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和我们同性的父母连接。寻找同性能量。
第五,在婚姻或者伴侣关系里面,序位和界限的混乱。
在亲密关系里面,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序位和界限。我们需要明白,新的家庭或现有家庭比原生家庭更优先。想象一下,如果一对夫妻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但是这个丈夫恰好是个妈宝男,那么在这个家庭里面谁最强势,谁说话最有分量呢?一般会是婆婆,在这个家庭序位中,婆婆排第一。也许婆婆会非常宠爱她的孙子,所以可能孙子在这个序位中排第二,儿子排第三,公公排第四,媳妇排第五。
毫无疑问,在家庭当中的这种排序方式必然会引起混乱,因为它没有遵照新系统优先的原则。
根据新系统优先的原则,我们重新排列这个家庭的序位。首先,确定新系统。新系统包含丈夫、妻子和孩子。这个系统优先,在这个系统里面,首先应该是丈夫、妻子、孩子这样的顺序,然后再是老系统。所以,如果两个家庭住在一起,优先顺序应该是:丈夫、妻子、孩子、公公、婆婆。
第六,一段关系中付出和收取无法平衡。 在亲密关系当中,我们为了达到平衡,需要去调节付出和收取的关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对方为你做了某些事情时,你就需要去为她做得更多,或者你给予他很多的认同、感谢和赞美。给对方认同、感谢和赞美也是一种付出。
第七,每一段关系其实都需要被尊重。 首先,我们需要认同我们的伴侣之前的伴侣,要去尊重他,尊重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我们也可以想象对他们说:“你们是先遇到,我尊重你们曾经的关系,你们曾经的开始和结束,我都会尊重。”
完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想象这个伴侣就在你面前,你承认他在你们过去的故事里面的位置并对他说:“你曾经是我的伴侣,但是现在,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 2.你可以表达感谢:感谢你曾经带给我的那些美好的经历,你可以将这些经历留下,这也是我带给你的礼物。
3.我们关系的结束,有我们各自的责任,这些责任我们各自承担。作为曾经的伴侣,我的心里面也有你的位置。
4.现在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我要把投射在你身上的能量收取回来。
5.你可以给他祝福,也可以请他给你祝福。 当你承认归属以后,需要区分双方的责任。双方的责任意味着,这段关系结束后,双方各自的责任各自承担,这是一种界限。你可以去表达感谢和祝福。最后再表达完结,把投射的剩余的能量收回来。 当你真正能够理解家庭系统排列的原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处理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干净利落的。
原生家庭与亲子关系
第一,亲密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一个家庭中是先有了夫妻关系,然后才会有亲子关系。我们很容易认为孩子最重要,将孩子看得比我们更重要,其实并不是。我们处在同一个系统里面,先来的人有优先权,所以夫妻关系要优于亲子关系。当夫妻关系没有得到尊重的时侯,亲子关系往往也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的父母对你来说就像天一样,如果他们的关系很好,在天空下生活的你会很放松。所以,亲密关系稳定是最重要的。稳定意味着孩子能够放松地成为孩子,他不需要跨越自己的身份,不需要去介入你们的婚姻,不需要担心你们能不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因此,如果一个家庭很稳定,父母很恩爱的话,对孩子而言,他会有很强的安全感。
第二,孩子不能够介入父母的婚姻。
孩子不介入父母的婚姻意味着孩子不需要知道父母婚姻之间的私事。父母之间吵架了,不要去找孩子抱怨,这会让他产生困惑和压力,会让他觉得这是需要他去解决的事情。 这会让孩子有一种感觉一一父母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在来找他,仿佛需要他解决。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大的困扰。
第三,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你的伴侣。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前面所讲,孩子永远同时忠于父母双方,你越诋毁你的伴侣,孩子反而会越向着他。 哪怕你很讨厌你的伴侣,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原因很简单,孩子需要从内在同时表达对父母两个人的连接。
第四,让孩子在一定的年纪能够到他同性父母的怀抱里。如同上一节说到的,男孩要回归父亲,女孩要回归母亲,这需要你在孩子的面前多去赞扬那个和他同性的父母。 这样,他们会更以自己的同性的父母为荣。
第五,你需要尊重伴侣的前任伴侣。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会无意识地去认同伴侣的前任伴侣。
第六,当新的孩子出生时,要注意爱的分配。 举例说,一对夫妻之前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而言他是百分之百的。但是现在,他突然有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他并不能像一个成人一样去理解,我有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但是爸爸妈妈还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会这样理解。怎样处理这种孩子对失去爱的恐惧呢?家长需要给第一个孩子更多的荣誉感、赞赏、参与感,让他觉得他现在可以参与到弟弟妹妹的生活中去,他可以去管教、约束弟弟妹妹,让他更加有荣耀感。要让他感觉到,给他的爱没有少,反而多了更多的荣耀,因为他更加有权利,他更加能够在弟弟妹妹面前做表率,你们也会给他更多的爱。
第七,留意那些语言和肢体的暴力。 前几节已经讲过,语言和肢体的暴力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他而言,这种暴力不光是一种惩罚和管教,更有可能是一种创伤。他会停留在创伤的状态,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时,都会受到影响。
第八,留意那些可能出现的亲子中断。 现在的父母都比较忙,有可能孩子出生后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有些父母会选择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去帮忙照顾孩子。但是我们要明白,孩子并不只是养活就好,亲子中断会引起重大的创伤,并且有可能导致亲子关系很难修复。我们经常说,在0到6岁之间,最好是父母自己带孩子陪伴孩子。如果真的要找人帮忙抚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所有的人住在一起,让孩子知道父母都在,让他心里有安全感。
第九,亲子之爱是唯一指向分离的爱。 动物在养育、繁衍了后代以后,最终都是让孩子与自己分离的。让孩子离开原来的家,让他们独立,有的动物可能一出生就要面对大自然。人类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动物长许多,但是亲子的爱也是面向分离,面向成长的。
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够变成一个和你完全不同的人,能够有他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这才是你的荣耀。很多父母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总是担心孩子吃苦怎么办?失败怎么办?父母需要经常留意自己那只伸出去的手,那只想要去干涉、帮一把、指导一下。父母应该学会在安全范围内,看着你的孩子犯错,自己去学习,成为他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一,离婚和单亲家庭。 婚姻是夫妻之间自己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因此,一旦关系结束了,要分开了,决定离婚了,每个伴侣必须要敬重另外一方,尤其是有孩子的伴侣。
海林格曾说过,孩子应该跟着经常表扬伴侣的那个人。比如说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夸父亲,那么孩子跟着妈妈比较好。 如果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夸奖他的母亲,那孩子跟父亲会比较好。
对单亲家庭而言,抚养孩子的人需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更加快乐、轻松和有力量,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却是容易被很多单亲父母所忽视的。
第二,再婚家庭。
对于那些再婚且带着前任孩子的家庭,则需要明白,首先,孩子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孩子是同时认同于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亲生母亲的。因此,在一个再婚家庭里面,需要很小心地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亲和亲生母亲。你对他而言是继父或者继母,你需要尊重他的亲生父母,不要强迫他用父亲或母亲的名义来称呼你。
第三,私生子。 婚外私生子的产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结婚,没有结婚证。所以,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导致孩子成为系统里面被排斥的那个人。相反,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你解除之前的这段婚姻关系,与现任离婚,再与新人结婚。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并不支持大家这样处理每一段感情。离婚了以后,之前的关系里面的所有的人,都是有位置有名分的,或许是前夫/父亲,或许是前妻/母亲。新的这段关系也有名分,是现在的婚姻、现在的孩子。所以,从系统的原则来讲,先后顺序和归属都被解决了。
这是你必须去经历和面对的。那么为什么在婚外情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处理,尤其是对私生子?是因为他对前面那段关系有愧疚感。前面的人没有犯错,她有清白感,没有惩罚他,甚至接纳了他。这种愧疚感让伤害者无法再做出伤害被害者的事情。实际上,他对这段婚外情的关系也有内疚感。这个情人为这段关系也付出了很多,在外面带着孩子却什么名分都没有,这种关系对一个人来讲也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两种痛苦和内疚来回折磨他。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承担起该承担的痛苦和伤害,明白序位和选择。简单来说就是要了断,生活中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第四,领养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由他的父母抚养大,最好的领养人就是他的亲戚,比如说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然后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不要把孩子送给其他人去领养,也尽量不要去领养其他人的孩子。
海林格曾经讲过,如果你不谨慎,领养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你会发现领养的孩子,始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动力想要去追随自己的亲生父母。
如果真的领养了孩子,你需要以一种养父母的角色去养育他,意思就是我代替你的父亲和母亲来照顾你,但我不是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要试着让他们知道他是有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但是也有一对很爱他的养父母,孩子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我们很多时候觉得不能告诉孩子这个信息,担心他会受不了。但其实如果你不告诉他,他的人生往往会经历更大的挫折和厄运
第五,隔代养育。 童年时期是形成观念、信念、行为模式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父母是不能把孩子的养育权和控制权交出去的。爷奶抚养的最终的决定权必须是在父母这里。
第六,没能出生的孩子。
对于堕胎,最好是男方跟女方一起去处理,一起去承担悲伤和痛苦。这样两个人之间的付出跟收取是平衡的。女人经历了很大的痛苦,男人则需要去陪伴,一起去经历。其次,关于被堕胎的孩子,我们需要在内在给予他位置,去接受他。最简单的疗愈方法就是让父母闭上眼睛,想象看见自己的孩子并告诉他说,“你是我的孩子,你没能够被生出来。现在我在我的心里给你留一个位置,我是你的爸爸或妈妈。”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法。
原生家庭与金钱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钱是赚来的,而且需要很辛苦地去赚。每天起早贪黑在工地里干活的人并不一定很有钱。努力和金钱并不是直接关联的。金钱也是一种能量,它有它自己的法则。 影响一个人金钱关系的,有几大系统原因。 第一,抗拒父母、无法接纳父母,可能会导致自己和金钱的关系很差。
第二,复制了父母的金钱观,有可能携带了他们和金钱之间限制的信念。
第三,盲目地对父母忠诚,不愿意比父母过得更好。
第四,对苦难的忠诚,反而对金钱会有道义上的谴责。
第五,自己没有力量,没有配得感。
第六,对金钱的不安全感或者滥用。
第七,系统动力的其他的影响。
第一,抗拒父母、无法接纳父母,可能会导致自己和金钱的关系很差。
海林格曾经说,金钱喜欢与父母关系好的人。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创造力,进而影响我们的事业。也就是说,我们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我们与金钱的关系。难道是因为母亲真的代表了钱,父亲真的代表了事业?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抗拒父母的人,是不接受或者没有办法完全接受自己的生命和命运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和自己的命运斗争。金钱代表着丰盛,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生命礼物,那么他的内在是匮乏的。他内在的那些不安全感、焦虑、匮乏并没有完结,也因此他跟丰盛和成功的关系越来越远,所以她会变得更加辛苦。
当你疗愈了和父母的关系,当你接受父母、愿意接受自己生命的礼物的时候,一切也会变得顺利起来。因为你不再想去跟各方斗争,你内在的所有的力量是合一平衡的。
当你能够和父母和解,能够接受他们,你的内在会接纳你做的事。你的内心是顺利的,那么和金钱、和成功的关系也会变好。 第二,复制了父母的金钱观,有可能携带了他们和金钱之间限制性的信念。
无论你是抗拒他,还是爱他,都有可能接受父母的金钱观,并且去复制他们的信念。以下是常见的限制性的金钱观:
1.觉得钱很匮乏、很稀缺,钱会没有的。 2.赚钱非常非常辛苦。
3.赚到的钱总是会失去的。
4.钱要靠省出来,钱不能乱花,要存着,等到重要的时候再用。
5.享受是可耻的。
6.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有钱。
7.赚钱很不容易。
然后想象,默念新的信念:“我相信金钱是可以充足的,我可以很轻松、很快乐地赚到足够的钱。”你可以做个深呼吸,去想象新的信念,可以将这个信念存储在你的神经记忆里,存储在你的身体里。
第三,盲目地对父母忠诚,不愿意比父母过得更好。
一方面我们想去追随父母的命运,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愿意比父母变得更好。因为贫穷和厄运在个人的良知里仿佛显得更加道德,更加清白。对一个人来说,要变得优秀其实是很有压力的,尤其是当父母很贫穷,他们的命运很悲惨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并不太愿意去变得富有和享受,仿佛和父母一起受苦能让他们的内在更加祥和和放松。哪怕父母是贫穷的,孩子很想努力地出人头地,变得富有,但很有可能孩子的内在仍然承担了父母内心也有的匮乏感。
福,是对贫穷和痛苦的一种背叛。你现在可以想象你看见他们并对他们说:“我可以是富有的,我可以是快乐轻松的,同时我仍然可以爱你们、忠诚于你们。我并不需要用贫穷来浪费掉你们给我的生命。亲爱的爸爸妈妈,也请你们能够祝福我。”
第四,对苦难的忠诚,反而对金钱会有道义上的谴责。 很多人本能地认为贫穷和苦难更加正义,仿佛钱不是好东西。这部分的信念大多也来自父母和家族:
1.钱和道德是违背的。
2.男人有钱会变坏。
3.钱生来就是肮脏的。
4.金钱是罪恶的,是万恶之源。
5.赚钱是一种剥削。
我们把金钱和自己对立起来,不去欣赏金钱,那又怎么可能赚到钱呢?你怎么可能经常去和你觉得最肮脏、最罪恶的东西打交道呢?而另外一方面你又很渴望它,很希望能够多赚到钱。这本身就是很滑稽、很冲突的事情。 第五,自己没有力量,没有资格感。 这类人往往会有如下的感受
1.赚钱很难,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本事挣钱。 2.管理金钱很麻烦,赚到一点钱就想尽办法用光。
3.自己肯定会没有钱,自己肯定会一直贫穷和受苦。
4.自己没有财运,不配赚到钱。 当一个人内在匮乏的时候,他不愿意也不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当他自己不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时候,哪怕他想要富裕,也很难实现。 第六,对金钱的不安全感或者滥用。
这类人往往会有类似如下的想法:
1.钱能够买到一切,钱能使鬼推磨,万万不能没有钱,赚钱要不择手段,要囤积很多的钱。 2.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钱,有钱了我就能快乐,我就能幸福。
3.憎恨别人有钱,憎恨那些有钱人。 当我们对金钱的一些信念充满了不安全感时,哪怕我们一下暴富,突然有了很多钱,最终还是会失去这些金钱。因为我们和金钱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的能量关系。
第七,系统动力的其他的影响。
当一个家庭为了获得巨额的财富而导致了其他人的损失,甚至是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得了这些财富时,那么,这些受害者其实也相当于这个家庭的成员,前面几节提到过,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和我们有伴侣关系的,以及有重大亏欠的或是有生死关系的人都属于我们的系统。如果我们的上一代获得了很多的不义之财,那么集体意识中隐藏的罪恶和亏欠的动力,很有可能会导致后代来做平衡和偿还。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也就是受系统动力的影响。还有句老话叫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最好的解释。
功课金钱零极限的家族能量的增强版练习 1.先专注地念三遍:“我愿意改变,我愿意更新旧的信念。
2.“金钱,谢谢你。”然后表达你对金钱的感谢。
3.“金钱,对不起,请原谅。”然后表达你对金钱的忏悔。
4.“金钱,我爱你。”然后表达你对金钱的渴望。
5.向两边张开你的臂膀,感觉自己的家族成员们和自己连接着。说三遍:“我敞开自己,接受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和幸运。”
6.深呼吸,感觉你真正有资格接收、可以接收、正在接收新的信念。 让我们一起去掉头上的"紧箍咒"重新建立新的金钱信念,让我们拥有想要而配得上的财富。 我能有今天的优质生活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文化;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还有家族祖父的富人血统,在能量方便我是富足的,和父亲家族的连接够深够稳;包括自己的海底轮是夯实有力的。感恩,感谢我们家族的所有人,和你们成为家人是上天赋予我的最好礼物。 我会用利用好自己富足的能量去探索,去创造美好的生命;把这富足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自我接纳和欣赏,做自己的内在父母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由于 原生家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我们内在的需要没有被完全满足。我们的内在总是期待有一对完美的父母。虽然我们完成了接受父母、接受生命礼物的这些步骤,我们愿意接受父母现在的这个样子,愿意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并且把属于他们的命运交还给他们,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内在就没有渴望。我们的内在仍然有一种渴望,我们仍然渴望那种满足、安全、被欣赏和被接纳。
那这些需求又如何满足呢?有一部分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了很多的创伤和暴力,该如何去满足那些从来没有被爱抚过、没有被关心过的内在小孩呢?这些孩童的需求如果不被满足,他们还是会有不安全感,还是会有自卑和愤怒。有些人也许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没有跟自己的父母生活过,或者有的人现在还对自己有很多负面的评价、评判,配得感不够,认为自己不够有力量。
那么,如何去改变这一切呢?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我们的现状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它不是一种事实,只是一种感知,是一种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意识。经过我们头脑的过滤,这种意识成为一种运算的结果。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对完美的父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臣服和感谢他们。但是,我们的内在小孩的部分,内在需要的部分,可以用自己内在父母的方式去改写,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事实,我们只需要去改变头脑当中的意义和结果。
内在小孩是指我们童年的那些创伤,那些未完结的情绪和事件,用一个过去年龄的记忆储存着。因此,每当你回想起这样的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年龄仿佛也会后退,退回到当年的年龄。
如果你去看不同的人在创伤阶段的表现,会发现他哭泣的声音、讲话的声音、他的肢体动作、他的表情,很多时候是停留在童年时期受到创伤的年纪。因为神经记忆还停留在那个年纪。我们在不同时期受到了创伤、惊吓,导致我们的神经记忆在当时被卡住了。同时,那个时候所形成的限制性的信念和情绪模式也随之被卡住了、被固定住了。我们的内在其实会有很多内在小孩,因为每个人曾经受到的创伤也不止一个。因此我们内在住着不同年纪的内在小孩,就像过去一个一个深刻的记忆片段一样。
当这些内在小孩的创伤没有被完全清理的时候,成年后仍然会携带着同样的模式,比如说当你被情绪淹没后,所有你不想要的旧模式还会浮现出来,他们可能是暴怒、沮丧、放弃、委屈、垮塌、悲伤等,除了你以外,没有人能限制你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因此,如果你真正想要改变、不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加持,也不需要外界的允许和证明,更不需要他人认同我、来爱我。 相反,我们的内在本来就是本性自足的。本来就是有奇迹的,完整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可以提供资源,都有充满力量的部分,也包含了我们正在寻找的关于爱和安全感的资源,我们把这一部分叫作我们的内在父母。我们的内在有创伤的那一部分,我们把它叫作内在小孩。
我们的内在本来就充满力量,本来就没有缺憾,本来就拥有一切的状态,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为内在父母。内在父母跟我们生活当中真正的父母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无论父母曾经是好还是不好,都没有关系,我们都以他们本来的样子接受他们。同时,我们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在的空间,它可以给我们提供疗愈,我们把它称之为内在父母。
这个内在父母可以被定义为我们从更深层次和自我进行连接,并体验到的内在空间,也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需要给予自己力量,去改变这些经历给我们造成的意义。我们需要去重新经历这些记忆,重新经历这些神经记忆,经历这个过程,然后为自己写下新的“代码”。 第一步,我们可以先找到自己内在小孩的状态,写出几个描述性的关键词。 可以找一张A4纸,画出自己内在小孩的状态。这个画并不一定是一幅具象的画,可以是抽象的,甚至可以用你平常不惯用的手去画,这是一种感觉。你先回到内在小孩的状态,那种创伤的状态,那种无力的、受伤的、感觉需要保护、感觉自己不够好的状态,然后把这种状态无意识地画在白纸上,给出几个描述的关键词,比如:担心、害怕批评、没有力量,等等。
第二步,找到你渴望的内在父母的品质。 先把刚才的那段经历放在一边,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想要变得更好,我需要变得更加有力量,同时我需要一对完美的内在父母来支持我,他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你可以给出几个描述的关键词,有可能是:极其阳光、有力量、包容、爱、智慧,等等。
再找一张A4纸,在上面画出你内在父母的这种状态。 这幅画并不需要是一张具象的图、一张人脸,而是根据你的感受,本能地去画出这种状态。有可能是一条线,有可能是一些点,有可能是一些图,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太阳,无论是什么都没有关系。同时,你可以站在这张代表内在父母的纸上去感受一下。如果你真正地活出了带有内在父母的品质的状态,你会变得怎样呢?
第三步,将两张纸叠放,并且站在纸上。 去想象原来的内在小孩在一个内在父母的保护下,会发生怎样的蜕变?会得到怎样的爱的滋养?去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如何被疗愈,如何在变化。前面的三步都是你需要用整个身体去体验的。
第四步可以去画一幅新的图,代表你自己更好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面,你有怎样独特的品质呢?你有可能是自信、阳光、有吸力、感恩、快乐、享受一切、享受生活的。当你有了这些关键词,通过你的本能,无意识地画出一幅图,可以是彩色的。如果你觉得这幅图给你带来了滋养的话,可以把它悬挂起来。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你都可以去看这幅全新的图。这就是你的内在小孩被你的内在父母疗愈了以后,更加有力量的状态的图。 二、欣赏和感谢自己
欣赏有着巨大的力量。我们需要依赖大量的肯定,来肯定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做欣赏和肯定功课的时候,你必须或者最好完成了前面所有实践的功课,你已经接受了父母、接受了生命的礼物,做了交还,同时也连接了自己的内在父母,然后来做欣赏和感谢自己的功课。
你可以每天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每天给予自己一百个欣赏和感谢:
1.我欣赏你的坚持。
2.我欣赏你活了下来。
3.我感谢你奋斗和努力。
4.我感谢你坚强和坚持。
哪怕你没话可说,你也可以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说:“谢谢你,我很欣赏你,我开始欣赏你,我喜欢你,你很可爱,你很诚实,你很幽默,你很棒,我很喜欢你。”你需要 每天发自内心地给自己一百个欣赏。人越被夸奖越容易进步。这个欣赏和夸奖对你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它并不只是动动嘴巴那么简单,而是要发自你的内心,想象你的心里充满了那种赞美、感恩的能量,然后让这些句子顺利地流淌出来。
你是借由这些欣赏和感激自己的句子,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更加纯粹的,欣赏和感激能够超越曾经的一些创伤所带来的印记和束缚。为什么这种方式能起作用呢?因为前面讲过,我们头脑里储存的一切,本身就不是事实,它只是头脑过滤、抓取和形成的记忆和信念而已。不同的人哪怕在相同的情况下,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记忆。因此,我们需要去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用最好的方式,去改变我们曾经的限制和创伤。
三、决定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为自己选择新的身份。我们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想要变成怎样可以用一个引语一个象征比喻我决定成为的人,
比如: 1.钻石。 2.老虎。 3.一片云。 4.一束光 5.太阳。
为什么用这种言语和比喻呢?因为这些言语和比喻里面隐藏了很多非逻辑性的信息,一个比喻,对我们的头脑而言,是超越逻辑的,更容易用这张巨像的画面,用这种能量来带动我们。因此,你把这些功课串联起来,可以怎么做呢?
1.找到你自己内在小孩的状态,找到代表内在小孩的关键词。
2.给你的内在小孩画一幅画。
3.站在这张纸上去感知它。
4.找到你希望的、渴望的、完美的、充满爱和包容、自由的那个内在父母。
5.写下这些关键词,然后画一幅画,来代表内在父母的状态。
6.站在纸上去经历内在父母那种绝对的宽容、阳光的状态,将这种状态从他们自己的内在散发出来。
7.把这两张纸叠在一起,站在这两张纸上,去感知你的内父母在如何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帮助他成长,帮助他渡过困境,给他一些关心的语言,同时可以想象用隐喻的方式、能量的方式给予他疗愈。
8.你可以给自己每大去做很多的赞美、肯定、鼓励、欣赏,让自己的内在更有力量。同时,当你觉得足够的时候,为自己做决定,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比如我决定成为一代充满力量的、(自信的人,我决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决定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如果你不再苦苦地去挖掘自己过去的历史,而是相信你的内在本来就是丰盛的,本来是可以疗愈的,本来就是可以超越疗愈、超越你原生家庭的经历的,如果你持续地去做这样的功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这个时候,你已经超越了曾经的头脑的那些记忆,你已经开始给你自己的人生做了新的编码、新的设定。这个时候的你是自己的主人。
读完这本书,我能深刻的感受到爱流动在我的周围,包括生活上和工作上,我都相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到此为止,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解读完了。最重要的几个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1.整理你的家排系统,连接和家族的能量。 在瑜伽里,我们需要根基的稳定,上身才能得到更好的舒展,才能自由。人生也是如此!与祖先的能量连接越好,上升的空间就越大,生命也就越自由。 我们需要知道家族的成员,了解他们的故事,疗愈我们童年时期隐藏中的卡点。
2.在家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建立好边界。序位一定要清晰,比如在家庭里排序: 老公——老婆——孩子——其他人。一定知道新系统优先,亲密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否则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发生。
3.遇事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包括和父母的关系,我们也是去穿越到你爸妈的原生家庭;站在他们童年的经历去感知他们,你就会深刻的理解到他为什么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当你自己内在受伤纠结不安时,闭上双眼去问你内在的父母,他会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用这种穿越思维让自己内在的父母去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让自己的卡点真正的得到疗愈还是要靠自己。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贵人,任何人的贵人都是自己。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
本书解读完毕,致谢!
解读者—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