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关于自我(ego)的探讨 | 18年4月5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Andre老师谈到自我ego,让我深受启发。老师对自我的理解是:自我(ego),就是想要把“每任何事情都做到自己认为的正确”这样一种反射、或是一种执着。例如,我写公众号,就一定要写出拥有多少阅读量、坐拥多少粉的文章,就成为了一种自我的状态。

老师说,自我的这种执着,就像是一种用力抓住某物/某人的感觉。如果习惯了用力过猛的抓住某物/某人时,压力感就会产生。如果经年累月的重复“用力抓住”这样的一个动作的话,就会成为一种惯性的模式,即使没有某人/某物,依然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抓取的压力感。这种压力感和执着感,就叫做“自我”。当我们紧紧抓住某人或某物时,其实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困境,因为这件人与事,其实也在紧紧的抓住我,从而形成了一种僵化的、卡住的模式——我好像怎么都无法脱离这种执着。

因此,从瑜伽的角度而言,我们在惯性模式的形成之前,就要特别小心,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自我觉察的专注力,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对于自我觉察的专注(或是觉知),成为一种能够时时刻刻保持着的“自然的流动”的状态,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怎么与自我做斗争的状态下。自我不应该被杀死,因为一旦要把某物“杀死”,就会出现杀手,导致内在的分离。我们应当接纳它,找到与它和谐共处的方式。然而,如果要与自我成为朋友,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自我到底是怎样的。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才能释放,我们才能看到它。让自己能够处于心态放松但又保持着觉知的流动的状态,就是练习瑜伽的目的。

“放下”自我,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智慧,但更需要的,是爱——对于自己无条件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树长了 身上长了好多小包包 姥姥说 那是树长不好了 我说 不是,不是 那是蚊子叮的, 痒痒的包包 我指着树上最大的...
    赵知韫阅读 274评论 7 4
  • 对于家庭 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在家人面前当个好儿子,帮助家里做家务 对于朋友 在朋友有事时伸出援手 在他们很好的...
    漂泊的读者阅读 1,159评论 1 1
  • 原文:知乎专栏:潜台词 @李松蔚 事实上倾听者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建议。当有一个人在身边的时候,讲诉者可以找到...
    Haria大可趴阅读 424评论 0 2
  • 被自己感动了的我,神采飞扬地在浪漫红尘中婆娑飘过! 爱上阅读,是你成就了今天的我,就像是白毛女爱上了穷小子大春,这...
    一枚冰儿阅读 349评论 0 0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我们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的真实写照! 远远望去,一片碧绿,叶子像一把把平...
    真诚永恒阅读 4,1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