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阿云西瑛
2025年深秋,传来了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网上铺天盖地流传着翁帆将何去何从的言论。
2004年,82岁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与28岁的翁帆博士,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此之前,他的妻子杜致礼才过世仅一年多时间。
媒体上各种言论都剑指翁帆:嘲讽她牺牲自己的青春换取名利,质疑她对大她52岁丈夫的爱情。
然而,经过这二十几年日月更替,星斗轮换,沉淀出的却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爱情答卷。
有人说,爱情最美的样子是:你眼中有我,我眼中有你。
还有人说,好的爱情是被吸引来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如果,仅仅是你我眼中有彼此,时间久了,也会乏味,会黯淡。
如果,仅仅是你盛开了,蝴蝶被你吸引来,却又不会相处自洽,蝴蝶依然不会长久自留。
能让一个男人上瘾的关系,从来不是靠这些虚妄的美貌、才华、和真心,而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默契的回应者,而不仅是生活伴侣
他们二人合著的《晨曦集》里,翁帆作序时写下了:“他给我纯净的世界,我为他梳理岁月痕迹。”
很多人认为杨振宁先生比翁帆大了54岁,对于一个正青春的女孩来讲,是不会答应一个老头子的求婚,除非,她想获得财富和名利。
起初,我也认为翁帆想要的是这些,深入了解后,显然浅显了。那时候,对她了解的不够多,只觉得,他们更多的是彼此需要,彼此互利。
他们的确是互利互惠了,更多的也体现了彼此豁达和睿智。
看了杨澜对他们的采访后,我才觉得这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他的目光有远见,对待每一个人都很公平。
至少,比平鑫涛对琼瑶公平。
翁帆很聪明,她能看到他的公平,所以,不争不抢,不急不慌,她的气场来自心底的宁静。
翁帆的付出,大家都能看得见,照顾杨振宁先生的生活起居,帮他翻译、整理学术论文,是一把生活和工作上的好手,也是精神上的支柱。
前几年,爆出杨振宁的巨额遗产留给了几位孩子,一栋别墅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的别墅留给了翁帆,对此,大家很不理解。
杨振宁先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先做好了财产分配,这足以体现他的睿智,但也建立在翁帆对他决定的尊重上,才将财产分配公之于众。
翁帆为什么同意遗产如此分配?
他将财产如数留给儿女,翁帆是先知道的,没有任何怨言流出,这是因为她懂他,给予了他支持的回应。
杨振宁的睿智,翁帆的谅解,有三:
1.杨振宁先生与翁帆结婚,已经年过八十,大部分遗产都来自他和前妻共同生活的夫妻财产,留给他的儿女,是他对前妻的一个交代。体现了翁帆的睿智。
2.公平分给他的儿女,避免后续上演财产争夺战,避免儿女对他们有怨恨。此乃为了家庭和睦。也体现了翁帆的大度和宽容。
3.翁帆没有孩子,她拿了他结婚后的工资和奖金,对于之后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担忧,留给她过多的财产,反而添加各种负担。平时,她穿着也很简朴,不是奢华之人。她去世后,那么多钱又留给谁呢?体现她的金钱观,简单富足,不贪心。
翁帆用她的默契回应,支持了杨振宁先生的决定。她没哭,没闹,她知道他做的是对的,对她也很公平,这份回应值得。
二、选对的人,嫁给更好的关系,获得更好地成长
翁帆与杨振宁初相识时,她还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她年轻,美貌,好学,对一个物理学家是极其敬仰。而杨振宁已功成名就,是诺贝尔的获奖者。
他们之间像朋友那样偶有写信联系,彼此情感逐渐积淀,但还没有上升。
但,翁帆为什么能给给杨振宁夫妇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仔细捋一下翁帆的履历,就知道她也绝非池中物,在英语方面表现的很杰出。
1976年翁帆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翁云光在旅行社工作。18岁,考入汕头大学英语系。
19岁,这一年,是她转折的一年。她有机会在汕头大学举办的物理学大会上负责接待杨振宁及夫人杜致礼,并保持书信往来。感情是从这时候建立的。
22岁,大学毕业,在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
23岁,与一位香港同事闪婚。
25岁,因性格与文化差异,维持了两三年的婚姻解除。
26岁,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研究生。
在没和杨振宁结婚前,她最高学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这也相当了不起了。
然而,2003年,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去世,他们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2004年, 28岁的她与杨振宁重逢并感情升温,于12月24日登记结婚。
这段关系,她嫁的对不对?
杨振宁确实年纪有点太大了,但他早已功成名就,自身带着光环,能给她的不单是财富名利,更是巨大的成长空间!
在成功人的肩膀上,帮着成功人做事情,翻译,写论文,整理,接见各种重要人物等,她的眼界和知识,以及人脉都会开阔。
在丈夫的鼓励支持下,她35岁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历史系博士学位,实现梦想。
43岁,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这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她不仅收获了成长,更是重新对自我价值的诠释。
三、内心宁静自洽,有趣只给对方
俗话说,三岁一代沟。
这年龄差了54岁,不知道要出现多少个代沟?
在杨澜的一段采访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
年迈的杨振宁和依然有着青春朝气的翁帆并排坐着,表面看上去,他们并不般配。
当杨澜问翁帆一个问题:杨先生有没有什么外号?
翁帆调皮地说,叫他“杨大头”,像个孩子一样,杨振宁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逗乐了。
这种情景应该比较常见,翁帆时不时会逗他一下,让他感受到青春的乐趣。
他整个人精神方面,一点也不显老,大概是因为翁帆的存在。
王小波说: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翁帆给了他有趣的青春,杨振宁同样回馈给她生命的共振。
翁帆在《晨曦集》中的记述了他们两人的公开访谈内容,其中有个故事,十分有趣。
翁帆刚拿到驾照,杨振宁怂恿她开车去太平山顶,这是一座三千多米,又窄又陡峭的山路,当时,她吓得手心出汗,他却一点也不担心,为她指点,善后。
可见,他们夫妇是生命共生共振,彼此成就对方。
就像毕宇飞在《推拿》中写的句子:
“我们相濡以沫,我们相依为命,我们像两粒沙子一样被潮水推到一起,又像两颗星星一样彼此照耀。”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知你冷暖,陪你赴山海的人,只是,可能你没遇到而已。
祝愿大家都能找到那个黑夜都能为你点灯,雨天为你撑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