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孙云晓的《发现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的、自由的,它就有无限的张力,如果他的童年过于沉重、过于劳累的,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他就封闭了,没有开放,没有发展。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傻傻的、胡说八道的时光,看似没有发展,实际上却是在悄悄地、慢慢地进行着各种探索。童年这些探索对人一生发展意义重大。”我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童年本来是快乐的、幸福的、宽松的、自由的,美好的,充满了梦幻和想象,充满了游戏和乐趣。童年本来是五彩斑斓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童年却充满了焦虑紧张、压抑苦闷,充满了苦难和恐慌,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我生活在一个苦难的旧社会,但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童年却充满了苦难。”有三个原因造成了童年恐慌:
1.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童年恐慌”的一个直接原因;
2.教育评价指标单一,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是导致“童年恐慌”的重要原因;
3.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是导致“童年恐慌”的深层原因。
我所熟知的三四年级学生,他们的空闲时间全被一些特长班占满,舞蹈、乐器、书法、画画、跆拳道、乒乓球等等应有尽有,使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压抑紧张,没有时间接触大自然,没有时间玩耍,更别提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了,小学尚且如此,初中生就更悲催:白天上课,晚上赶作业。据我所知初一学生每天完成作业也到半夜12点了。学生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他们的思维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限制和拘束,整天异常焦虑紧张,何谈解放自己?又何谈创造力?想象力?正如泰戈尔曾说:“当鸟翼上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如同孙云晓说说:“如果他的童年过于沉重、过于劳累的,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他就封闭了,没有开放,没有发展。”
过度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发展中许多真正重要的方面常常被忽视,如健康人格的塑造;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无形中遭到压制,人的发展朝向了片面发展;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许多乐趣,如自由玩耍、接触大自然等;学生身上隐藏的潜力被埋没;使孩子丧失了释放负面情绪、化解压力的渠道。
我们来看最近的一组数据: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已经高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近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师生冲突、学业压力等都是致孩子瞬间崩溃,自杀的典型诱因。
孙云晓说过:“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家庭教育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为核心。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心其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保持信心。”
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曾说: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小学生给解放出来,要让孩子有一段梦想的时光,要让他有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自由发展绝不是一片空白,孩子们实际上是在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探索着这个世界。
所以还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拥有无限的张力是当务之急,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家长们提以下建议:
一.家长要适当降低期望值。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上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和不公平,加上孩子之间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天赋、个人努力、爱好等差异,家长的期望应该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抱平常心。孩子自己努力了就好,有时候尽量不要强求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要限制他的个人爱好,不要牺牲过多的休息时间用在学习上。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有时间玩耍、发呆、接触大自然,让他的成长充满无限张力和活力。正如孙云晓所说:“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傻傻的、胡说八道的时光,看似没有发展,实际上却是在悄悄地、慢慢地进行着各种探索。童年这些探索对人一生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适当取消一些特长班,给孩子松绑,还孩子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当一个人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身体不会产生抗压激素,从而会感觉舒适宜人。人在这种放松状态下,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在放松的时候才能足够专注,当不够专注的时候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放松,也最让一个人开心,因为放松才会欣赏,放松才会敞开心扉关注周围的一切,放松才会让一个人享受当下。
放松可以让孩子产生灵感,放松可以释放孩子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松是孩子最好的休息方式。
第三.家长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建议家长做到:
A.不要盲目攀比;
B.不要频繁训斥和打骂孩子;
C.孩子考试时,父母尽量不要过于紧张;
D.不要强求孩子考前十名;
E.让孩子阅读感兴趣的课外书。
F.尽量不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
G.报特长班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1998年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介绍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受到严重体罚的孩子,与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出现酒精成瘾、药物滥用、自杀倾向的概率要高4至12倍。
体罚令孩子更具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可能造成认知损伤和发育障碍。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我们看看药家鑫的自述:“我从4岁起,就天天练钢琴,每天除了弹琴就是学习,稍有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殴打。学习不好时,父亲好几次把我关在地下室不让上来,我很多次都想过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人生希望。”
希望药家鑫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孙云晓:“成年人的幸福和不幸往往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因为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使人人成功特别紧要的条件。”
把童年还给孩子! 愿每一个孩子,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怀丘壑万千,脚下有阳光大道,世界终将为他所改变。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解放自我,摆脱束缚,有机会做自己,走向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一个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成长,业余时间喜欢读读书、写写文字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