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出离与止观

图:止观

伟大的哲学家小沈阳说过,这人啊,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如何不是深谙佛法,定说不出如此深刻的话。

佛主知道,人痛苦的根源,是对死亡的恐惧。由于不知道死亡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降临,所以,对死亡的恐惧最终转化为对一切未知的恐惧,深深地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

这种恐惧导致了人们情绪的波动,情绪波动又带来了各种痛苦。使得人们在六道之中不断轮回,永世不得解脱。

佛主说,只有跳出六道,才能获得解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只有掌控了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干扰,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佛主不是神,他不能把这些方法直接赋予世人。他只是一个先行者、探路者,他只能告诉世人,这些方法,管用。

佛主说的方法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两条:出离和止观。

所谓出离,简单点说就是要从你身体里分出一个自己来盯着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你不跳出来,就看不清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气的时候情绪爆发,歇斯底里,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你失控了,完全意识不到当时在干什么。等你冷静下来,又懊悔不已。

当局者迷,旁观都清,你自己虽然意识不到,但旁边的人知道你失控了。佛主讲出离,就是要你分出一个自己,来充当旁人的角色,帮你控制情绪。

止观又是什么呢?所谓止观,就是让你在面对一切现象的时候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稳定了,你的观察力、感知力才会上升,才能洞悉现象的本质。洞悉了现象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这一点很好理解,每个人应该都体验过。比如当你专门致志心无旁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在你眼里,除了这件事,一切的干扰都消失了,你内心无比平静。这个时候,你的创造力、感知力往往是最强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我就经常体验到这种状态,当我专心码字的时候,即使旁边有人跟我说话,我虽然随口在应答,但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答什么。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这篇文字的构思里,心平如镜,思如泉涌,这些构思源源不断地转化成动作,让十指在键盘上飞速跳动,生成文字。

出离和止观,是情绪管理的两大窍门。从我个人的体验上说,把这个两个方法应用在生活中,让我获益匪浅。举个例子,我儿子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干些让人气愤的事。以前我遇到这样的事,会无明火起,本能地去制止和批评他,如果不听话,我甚至还会动手收拾他。

自从了解了出离和止观的方法,我就再也没有生气过。他调皮,我会仔细观察他的行为以及导致行为的原因,然后直接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他就会立即安静下来。

这些方法用在与人沟通时,效果非常好。人们在沟通的时候,会本能地强调自己的观点,否定他人的观点。如果遇到观点不一致,很容易产生冲突。如果你掌握了方法,就能变成一面镜子,感知别人的情绪,并找到冲突的源头,进而解决矛盾。

不止如此,如果你随时让自己处在出离和止观的状态下,还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上帝视角。

获得上帝视角,就达到了道家追求的境界:逍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以为友情是自己最珍视的东西,而后几年不见的老友再见,早就没了昔日的默契,努力想维持一下联络,却能因为三言两语就疏...
    透明人与空心鬼阅读 440评论 0 0
  • 你从天上来 耀眼四射 我是一棵千年古树 沐浴着你的温柔 是你给了我枝繁叶茂 让我茁壮成长 风儿吹来 我摇曳着肢体 ...
    文采乐阅读 162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