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接近尾声。孩子们跳绳的跳绳,玩游戏的玩游戏,欢笑声此起彼伏。
只有他,被隔绝在外,没有人叫他一起游戏,他自己也不与任何人交流。我发现这一点后,就对他多了些注意。问了旁边的男孩,才知道他在干什么。原来,他梦游似的走来走去,摇头晃脑,口里念念有词,停到某处就点头挥手甩动胳膊,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玩“游戏”——“我的世界”还有其他的什么。一直到排队准备上楼,他都没停止这些“游戏”。
看这样子,他的确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游戏的世界里。
原谅我不能免俗,问了下他的学习。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他考了二十几分。对于他的种种表现,大家都见惯不怪了,甚至他一度走到别人的跳绳下,跳绳的同学也不恼,也不急,静静地等他走开再继续跳。
游戏“我的世界”早有耳闻,不仅男孩喜欢,有的女孩子也爱玩。没有玩过,也没有见过,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个游戏。给六年级上品德课,第一课就讲到了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懂得玩要适度,不能玩的游戏不要玩。他们一听“游戏”,竟脱口而出“王者荣耀”。
班上也有爱玩这些游戏的小朋友。也许除了写作业,他的课余时间全用在了游戏上。他的日记、作文没有不写游戏的,写个朋友也是写一起玩游戏的。
孩子玩游戏上瘾,谁之错?
孩子痴迷玩游戏,家长是否知晓?是否给予过正确引导?
听说,有的家长工作忙,周末也不能陪孩子,就把平板丢给孩子,要他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确保安全就行了,哪考虑其他问题呢。久而久之,小孩视力下降了,出口必谈游戏,都不一定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是啊,工作忙的确是个很好的借口。但是,孩子的成长之路又怎会重来?染上游戏瘾,养成坏习惯,想改掉可没那么容易。
这几天跟几位家长交流,谈的最多的就是“改变”。几个孩子自觉性较差,归根到底也还是大人的问题——爷爷、奶奶的溺爱,爸爸的教育缺失,妈妈被磨掉耐心后的暴躁。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期望孩子能懂道理,考高分,实在有些痴人说梦的感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改变,即使孩子最终知道了努力,又会得到多少快乐呢?
活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也许是父母懒惰的牺牲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