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的专栏,很爱。每天听他说个10分钟,成了一种等待和享受。比如这个解答,“父母没受过什么教育,家境又不好的人,该怎样成功?”,应该给很多人看看。
他是有资格的。履历是一路高光,简单就是现实版的《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数学竞赛北京第三,清华本科,美国名校博士,世界顶尖的计算机专家,曾任谷歌副总裁、腾讯副总裁,现在是知名投资人。可以说,他就是现实中的世界顶尖成功人士之一。现在,每天,他都准时跟你唠唠嗑,和你掏心窝地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怎么做事的,怎么为人的,怎么思考的,怎么投资的,他的人生经验是什么,甚至是怎么生活的。这在以前的时代,能有么?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样的成功人士、大忙人,怎么还有空干这事?当然,他是不差钱的人,哪怕《得到》能给他几百万。但这钱,对他这样的层次,也不多。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吧。像李开复,原微软副总裁、谷歌副总裁,这样的高光人士都愿意作青年之友、微博达人。就像马云,你觉得他现在这么拼事业,是为了自己账户上再多几个零?
有的人质疑《得到》请的多不是中国第一流的专家学者,为此还带着些不屑甚至嘲讽的口气。让我觉得很无语。至少它请的是中国第二流哪怕是第三流的专家,作你的老师绝对够格了。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说不找全国特级老师教他,他就不学习一样,连省高级老师都不行。这不是很搞笑吗?打个比方,现在你的认知水平处于世界第18流,有个第17流的人来教你,你很不屑,非要说没有世界第一流的,我才不鸟你。类似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身边屡屡看到。真的非常难以理解。非常难以理解。别人怎么会这样?其实是没有知足的心,也没有感恩的心。
对《得到》,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订了好几个专栏。虽然它请来的金融专家、心理专家等,不一定是中国最好的。像武志红,你去百度上一搜,也是见仁见智。但很肯定,他们在各自专业上的学识,绝对足够教我了。那我还抱怨或不屑什么呢?就好像我现在还处于小学水平,现在有个初中水平的人能指导我,我至少可以先学得和他一样的认知,然后以后有机会,碰到高中水平的、大学水平的,继续提高。就像平时有很多的讲座或交流会,作者不一定什么都比我好,但我觉得他在某一方面会值得我学习,也都会兴致盎然地前往。至少我是能学的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的。有人说所谓进步或成功,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你自己一天比一天好,就这么重复地做着正确的事,像罗胖说的,相信时间的价值或回报。你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差。像吴军说的,成功就是保持不输,只要你不输,永远不下桌,机会总会来的。人生是个马拉松,世上大多数人跑着跑着,都会自我放弃掉。所以,你不必担心,只要永远还在跑的队伍里,最后就会比多数人混得好。
对于《得到》,我不像有的人,嫉妒或怨言。因为我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有《得到》的世界是不是比没有《得到》的世界要好?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行了。
完美的事或人,很好设想。但现实是不完美的。人不应该在那里等着完美到来才行动。永远等不到的。动起来。不要BB。当然,面对忍无可忍、不吐不快的现象或人,随便洒一些所谓的鸡汤,作自我见证。其他的事,不care。自己痛快了。和三观不合的人,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