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

道德经:身处红尘,真实是最好的境界。

最好的计策是真实,它胜过所有的伪诈;

最高的境界是平静,它高于人生所有的浮华。

这个世界太过于浮躁,有人总在执念于名利,追求繁华,以为繁华的外物给自身带来的是最大的幸福和收获。

也有人过于伪诈,总以为用伪诈的心思获得的利益,才是人生追求的根本。

但是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大的错误。

所有向外寻求的人,最后只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失望,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来自内心的那一份真实与平静。

《道德经》中说:噪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躁动战胜寒冷,冷静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让天下太平安宁。

我们在心烦意乱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到烦闷气躁,根本的缘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欲念未平,有欲望就有争夺,有争夺就有成败。

人生皆是苦海,而人生的苦海,就是在于自己过于争夺的执念。

执念重了,内心则不得安宁,只有去除那些妄念,内心自然平坦。

正所谓说:无事一身轻,内心烦恼的事情去除,人生自然是另外一种境界。

《菜根谭》中说: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给予别人恩惠,不如报答别人的恩德来的厚道;要求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的舒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命清高自居,不如踏实做人,来得真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过于虚伪,即便是对于别人的恩惠与施舍,也是为了奢求对方的喜悦,故意的取悦他人,其中带着更多的不良企图。

或者是为了笼络人心,或者是为了树立欲望,但是施舍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表面上是施舍与人,其实这一些行为的背后,都是伪诈的心思。

和真心实意与人相处的德行相差甚远,这样的别有用心,其实对于人生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中,老子说“绝圣弃智”。

这一句智慧的内涵,就是抛开狡诈的心思,一切返璞归真。

俗话说: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伪诈的心思在真实的人性面前,不值一提。

“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

人人都想获得一个好的名声,并且以此为荣,但是名声同样也是人生的拖累。

浮华的名声,虽然能满足虚荣心的需要,但是无形之中也会成为人生的束缚。

道家思想中认为万事皆有因果,任何事物都有不同层面的影响。名声看似带来的是虚荣,但是失去的也是人生的一个平静。

在你享受美好名声的那一刻,必然需要承担名声带来的负累和麻烦。

而人生归于最后,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安乐,只有安乐,人生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

庄子认为:内心不忧不乐,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

追逐外物的繁华让内心更加浮躁,这只会让自己离安乐越来越远。

庄子说: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洁的人看重名声,贤能的人崇尚志向,圣哲的人重视朴素的精神。

之所以朴素,就是因为纯粹,没有混杂精神才能没有亏欠,最终才能体悟人生真正的质朴境界。

有的人虽然外在贫苦,可是他的精神却有着极大的富有,让人觉得生命之伟大,这便是人生的浩然正气。

平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嘈杂,永远找不到那一份静逸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道德经:身处红尘,真实是最好的境界。 最好的计策是真实,它胜过所有的伪诈; 最高的境界是平静,它高于人生所有的浮华...
    石川河女神阅读 3,996评论 1 10
  •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受物质和美色影响的。坚...
    Jabari小殪阅读 4,991评论 0 9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此联反映的是...
    唐国华书法家阅读 4,551评论 1 6
  • 【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注解: 在孟城口安了处新家,目所及处只剩下些枯枝残柳。...
    凰如水阅读 4,937评论 7 7
  • 01 从"拾荒者"到"流浪大师",再到网红主播。是偶然?是必然? 曾经流落江湖,行走26年,尝尽世间冷眼,无人问津...
    成长视觉阅读 3,28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