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负面情绪

恐惧:恐惧是保护人活下去的重要情绪。生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只有害怕的时候才知道保护自己,才会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恐惧是一种能够激发人自我照顾和保护的情绪。

但是假如把所有的恐惧都夸大到“怕死”,就会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一个小朋友怕狗,这是正常的,在长大的过程中,知道有些狗是需要怕的,如疯狗、狼狗、野狗等危险的狗,有些狗是不需要害怕的,如牵在手里的小宠物狗、拴着链子的狗、画在图片里的狗、电视里的狗等不具有威胁的狗。

可有的人却分不清,对所有的狗都害怕,甚至不能听到“狗”这个词,谈狗色变。这种夸大的恐惧给人带来了困扰,就需要了解、面对、处理。

父母不可以对孩子随便贴“胆小”“软弱”的标签,要允许孩子有恐惧感,他才可以自我保护。保留适当的恐惧情绪,不会干扰日常生活。

愤怒:这种情绪背后的信念,是需要力量去改变不能面对的事实。产这种情绪的实质是:内心有“想改变对方,想改变对方的看法、想法和做法”的信念。

愤怒的人是有力量的,但把力量作用在改变别人身上。

事情的真相是:每个人没有资格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把注意力放在改变自己这件事上时,愤怒的巨大力量就转化成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重要动力。这时,愤怒可以促使人用运已有的力量完成自我改变,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放下改变别人的欲望。

痛苦:痛苦包括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能够促进人的改变和觉醒。痛苦可以提醒大家:此处已经不适合,需要改变一个方向和做法。越痛苦改变的动力越大,改变的可能性越大。

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让人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中常有舒适区,舒适区里的相对平衡让人不愿意改变,哪怕这种平衡是低水平的、没有活力的。

而痛苦的到来可以打破平衡,逼着自己改变,然后带着对改变的恐惧,去创造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平衡。

山重水复之后,会发现豁然开朗的新生活。

心理咨询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谁最痛苦,谁需要先做出改变”。

痛苦是渴望变化,被迫改变的开始,是觉醒的到来。

内疚、自责、遗憾、后悔、罪恶感:他们是情绪的同一个层面,都是说明一些过去发生的、让你念念不忘的事情。你认为有些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或是因为没有做而处在悔恨、自责的状态里。

这些情绪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让人的生活停留在过去,没有办法活在当下,更不可能朝向未来。

所以活在内疚、自责、遗憾、后悔、罪恶感里的人是生命能量最低的人。

这个最低的能量层级只有20~30分,对自我或其他人都有毁灭性伤害。

改变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自己朝向未来。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提升能量,改变生命状态。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你能够做的就是回到当下,去接受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主动忏悔和补偿,然后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失望:这种情绪很普遍,包括对自己的失望和对他人的失望。

对自己失望,是对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标准而失望,不接受自己,对他人失望,是因为自己想控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一件事,对方却做不到,所以对其失望。

每当出现失望的情绪,其实是在提醒自己没有接受自己或别人,老想改变别人。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把对别人的否定化转化成面对和接受。失望的情绪,就可以转化成为成长的力量。

委屈:第一,每当一个人有委屈情绪时,说明他的心理状态处于小孩子的依赖状态,不是成人状态。

第二,把对方当成父母,希望对方像父母一样满足自己的需要。

仇恨: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情绪,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对方。仇恨的情绪,容易让人处在毁灭自己的边缘。

比如小时候被父母忽略、误会等经历,都可能带给自己一些仇恨情绪。这份情绪产生的力量对自己、他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觉察到仇恨这种情绪,要立刻停下来转换它。

感恩是转化所有负面情绪的能量。

感恩不是头脑里的一种概念,而是从心里散发出来的一种情绪情感,只有从心里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感恩。

什么叫“恩”呢?“恩”是自己没有付出时,对方给自己的一些东西而产生的。

检视一下,在生命中我们没有付出,却得到的意外的收获。比如自己没有给父母什么,父母却给了自己生命;

人类没有给自然什么,自然却给了人类空气;

我们没有给邻居什么,邻居却给了我们微笑……这些都是未付出而得到的恩。先要发现“恩”之所在,才能由心而生“感”——感动、感激、感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