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题目“劳作与休息”是我出的,每个人的题目都是自己当下最想思考的话题,通过“同题共写”,把心里的疙瘩解开,把事情想得明白点。哪怕爽一爽,也行。
一、为什么是“劳作”与“休息”
首先,我得回答一下我为什么出了这么一个题目,简单来说,累的,但是还没有到疲乏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
在公立学校五年,自己的教学刚刚有一点起色,却又来到南明,一切重新开始,不像那一群从教十多年的老教师,经验与学识并强。来到南明,才真正觉得应该好好学一些东西,比如课堂教学的技能,沟通技能,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模式,应该多看书,即使按照魏校的阅读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阅读,我也需要看很多书,我起初规定自己每天读2万字,还好能坚持很久,但是,身体受不了。记得高考那一年,我鼻子尖上长了一个痘痘,它陪伴了我整整一年的时光,最后,上大学前,让医生用激光把那个已经长成小疙瘩的痘痘给打掉了。还记得刚复读的时候,有一次急于吃完饭去教室学习,结果噎住了,那一刻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自己试着平复心情,好久好久,终于好受点了,后来,我就学乖了,“持之以恒,不乱节奏”,毕竟自己已经算是高三的老人了。
但是到了一个新环境,作为新人总是焦虑,尤其是自己需学的有很多的时候。方法再科学,你也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吧,除了加班,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身体又出现了各种反应,向你报警。以前可能就是这个状态一直持续着,一直干,累了就放纵。现在是累了也不想放纵,就那么吊着。可是,来到南明,我特别希望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干老师说过,问题不是被解决掉的,问题是被解释掉的。所以,我有此一问——“劳作”与“休息”。我觉得我问不是如何处理好“劳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劳作”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是“休息”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是“劳作”与“休息”到底意味着什么?
二、劳作的意义在哪里?
这个题目难倒了几个人,包括作为出题人的我,今天(按照发稿日期应该是昨天)有两位已经完成文章,字数虽然比以前少,但是,把问题说得越来越清楚了。我思考问题,喜欢跟着感觉走,然后用理性反思感性背后的真实动机。
什么是“劳作”?就是能创造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的一切身体或思想活动。什么是“休息”?就是停止劳作,可能是为了再次劳作而去恢复精力,也可能永远不再劳作。
纪伯伦在《论工作》中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有了爱。“爱”是奉献,可以说是一种自由,这让工作更具自由。工作确实使我快乐,但是,如果想这样快乐的工作五十年,怕实现不了,因为这样下去身体扛不住。想获得自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魏校经常说,他最注重休息,办公室有床,隔上几个小时就眯一会,早上也是睡到自然醒。好像他的生命中,劳作就是他的存在方式,他是自由的。
他是自由的吗?按照我的理解,他是自由的,我现在不能很好地劳作,我就觉得自己是不自由的,甚至休息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你在休息的时候,在为劳作惴惴不安。我也渴望像老魏一样,让劳作成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已经是了,不过,还远远不够。我能力暂时欠缺,导致劳作不会一直开心,更别提安稳休息了。
今天听到一本书——《自律力》,里面说到,自控力是让你坚持某件事直到成功,而自律是让你改变某个行为从而成功。有好多这样的书,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劳作。为了更好地劳作,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很多人不能好好地劳作,除了缺乏坚持和勤奋,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理解力。
建文老师说他现在备课、讲课很爽,大概是不需要工资的刺激。其实你不知道,他为了达到今天的状态写过多少文字,看过多少个图书馆的书,这样他才有底气从一个单位转到另一个单位。
说到这,其实想说,劳作是人的宿命,从最开始的原始人为了生存而采摘狩猎,人永远得首先解决生存问题,劳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而且这个人的物质欲望也不是很强,他就会对劳作有另一番态度,不会把工作看成必须,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他,这反而会提高劳作带给人的成就感,额外的奖赏也会接踵而至。其实这很难,能做到这个的怕没有几个人。在南明之外很难做到,但是,在运城国际却有实现的条件,因为在这里你只需要搞好工作,别的,吃住之类的,大概是不需要耗费精力的。
让自己更好的劳作,这里是最好的土壤。以至于有些人一直处在劳作的舒适区,忘掉了停下脚步追问一句:劳作的意义在哪里?除了悲壮的存在主义,我们还能用什么回答?
人难以超越的是自身,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能以劳作本身为目的,我想那一天应该是在不远的远方。
三、休息到底意味着什么?
老魏曾经说过,休息有身体休息和精神休息。所谓的精神休息就是换换脑子,别老想着一件事情。李游老师说,休息那就是放松全身心,“空”。各有一番说辞,就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我较能接受李游老师的观点。
休息的时候,除了闭目养神,还有其他的方式吗?因为我总会想老魏说这话真正想表达什么?
也许我最该做的是听听自己的心声,不要执念。也许,正如我昨天感受到的,理性如此重要,但是却必须有感性在前。
这一年,我应该更注重休息,闭目养神,让劳作更高效。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块,看了其他人写的文章,我不想写了,我推荐大家去看其他几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