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多的年代

姥爷的老家在双家,离黄龙台三里多的村子。爱“流窜”的姥爷带着姥姥搬到流口,双家就成了他的老家。

我们那儿定义老家,是建立了新家之后,前面的那个家的所在地就是老家。温饱问题解决了,思想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现今的家的定义更倾向于心理归属。暂且按照我们那儿传统的定义来叙述。

姥爷的老家人丁兴旺,也好在距离颇近,几十里的路程即使走着也能轻易缩短,所以与老家的联系从未停止过。

前面说过,我的姥姥一辈子都为他人着想,人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没见过比我姥姥更大气更好的人。姥姥走后,我妈极度伤心,日子越久越是思念。其实,时间有时候未必是良方,并未治愈过什么,只是时间长了,习惯了那个状态而已。一次老家有事儿,我妈跟二舅去的,她婶子坐在炕上,我妈说“我这个婶子跟你姥姥一样好,看到她,我就心里觉得亲,想过去抱抱她。”我赶忙岔开话题“妈,恁那时候好心的人真多啊。”“嗯,是有不少,这都木有那样的好人了。”

对啊,怎么就没有好人了呢?管控!

我喜欢60、70年代的生活状态,看电视听歌曲也偏向那个年代。“吃不上喝不上,有啥好的?!”我每次问我姥姥的时候,她的回答都是这样子的。或许我没有经历过饥荒,实在不解生存的不易,也或许是衣食无忧的日子里闲的。

那个年代好啊,人们不需要有好多的思考,什么人生意义,什么价值体现……都不需要,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从命令,出苦力,捞工分。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好,计划经济体系里少了竞争,就少了尔虞我诈,会扼杀投机取巧的思想,自然就有了那么多好人。

我姥姥是个事事为别人着想的人,这是个人品质,现在也有这种品质的人,而且还不少,只是急速的脑力运转的社会里,无暇去顾及太多。所以,“好人”不多了。

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也有对那个年代幻想的成分。我喜欢慢,我喜欢从一而终的生活,那个简单的年代里,嘈杂的野草无地儿生长,滋生出的风气也显得格外干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传销,我第一反应竟然是哀怨,我一个正在备考传播学的竟然反受其害。那是另一个套路,粗鲁并且原始,我惊讶于它的杀伤...
    兰德斯阅读 572评论 1 2
  • 第一章:为家业巧秀儿学经商 日近黄昏十四岁的秀儿正要赶了羊群回家,忽见那天尽头的一片片红霞,真是红得醉人。 连看得...
    烜荷公子阅读 962评论 4 8
  • 教养是落实在一个个细节上的。 起晚了,上班的路上,心急如焚。过红绿灯的时候,红灯快要转换到绿灯的时候,很多...
    007一枚长在树上的喵阅读 675评论 0 1
  • 因为爱 才会一直向前 不怕任何困难 没有什么能够阻拦 退缩 是因为不爱 所以借口千百 行动懒散 思维固化 借口健忘...
    意莫安阅读 141评论 0 0
  • 直接上代码
    Smart_Arvin阅读 2,1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