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释温度的本质,则必须解决燃烧的问题,而这偏偏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中国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古希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地火水风,无论从哪方面看,古代人都把火作为了一种单独的物质。
燃素说则把这种说法推到了极致。燃素说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物质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
乍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而且也很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不过在科学史上,符合日常经验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例如地心说就很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可还是被日心说啪啪打脸了。
不过燃素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金属燃烧后重量增加,现在我们都知道,那是金属燃烧后,形成了金属氧化物,从空气中吸收了氧,自然重量就增加了,其实非金属燃烧之后重量也会增加,只不过日常所见的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气态,都散失在了空气中,看起来似乎是重量减少了,所以被认为是燃素减少了,可是依照燃素说却解释不了这个现象。
因为依照燃素说,燃素是一种物质微粒,燃烧之后重量只会减少,可是为什么会增加呢?
这个问题就需要第一代网红拉瓦锡来解释了。
这是拉瓦锡和夫人的油画,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在《红与黑》《羊脂球》的封面上也是他们俩,看来他们的油画太具有代表性了,以至于都随意被人借用了。
拉瓦锡乃现代化学之父,被称为化学界的牛顿,爵爷乃千古第一人,能用他的名字来指代拉瓦锡,可见拉瓦锡在化学界的地位。
和牛顿有点悲凉的童年不同,拉瓦锡家境良好,五岁时就因为母亲去世继承了一笔遗产,成了一名小土豪,父亲则是律师,自然希望他子承父业,继续在土豪的路上发扬光大。
只是拉瓦锡的兴趣却在科学上,虽然获得了律师资格,但是却没有干律师,而是投身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上也成绩斐然,25岁就成了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这水准确实可以和爵爷相比。
拉瓦锡还是一个萝莉控,娶了同事14岁的女儿为妻,其实这也怪不得拉瓦锡,那个时代都早婚,要是等到成年估计就算剩女了。
这位夫人也不是凡人,多才多艺,通晓多种语言,还雅擅丹青,拉瓦锡书中的插图基本都是她绘制的,在当时,这是一对人人羡慕的“神雕侠侣”。
如果拉瓦锡一直醉心科学,那么这一生可谓圆满了,可是拉瓦锡却担任了包税官。
包税制度是一种罪恶的制度,是由国家将某一种捐税按一定数额包给私人或团体征收的制度,而拉瓦锡就承包了法国的食盐和烟草的征税权,不知道当时拉瓦锡是怎么想的,本来他依靠遗产也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或许是法国当时的奢靡风气,也或许是他的贪婪,但这却注定了他的结局。
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来临,本来拉瓦锡并没有横征暴敛,风评尚可,可是马拉成为了领袖,这给了拉瓦锡致命一击。
马拉少年时也曾想以科学立身,写过一本《火焰论》寄给了法国科学院,作为院长的拉瓦锡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毫无科学价值。
现在马拉当权,自是不会放过拉瓦锡,1793年11月28日,包税组织名成员全部被捕入狱,其中就包括拉瓦锡。
各学会纷纷向国会提出了赦免拉瓦锡请求,但是,那个激进的年代,并没有人意识到科学家的重要性。1794年5月7日开庭审判,结果是把28名包税组织的成员全部处以死刑,并预定在24小时内执行。
没有人知道那个时候拉瓦锡的心情,但是对于拉格朗日来说却是痛心的,他说道:“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
第二天,1794年5月8日的早晨,拉瓦锡第四个登上断头台。传说他和刽子手约定头被砍下后尽可能多眨眼,以此来确定头砍下后是否还有感觉,这可能只是个传说,但也说明人们对他的科学精神的赞颂。
那么拉瓦锡到底做了什么,让人们如此崇敬呢?
要是对文章感兴趣的话,麻烦关注一下公众号“科学史话”,有更多精彩等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