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想回家住!”

每每到了八下,都有不少孩子向家长提出退宿转走读的申请。

而不少家长在听到孩子的这一诉求之后,第一反应都是一天三次接送太不方便,父母确实有难处。

的确每一个选择让孩子住校的父母,背后都充满了生活的艰辛。父母也是无奈之下,或者说忍痛将孩子割爱与学校。毕竟最不能怀疑的爱,便是来自于父母之爱。

只是在这个问题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以免引发孩子更多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孩子更为严重的逆反。

比如在听到孩子想回家住时,父母一着急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回来住,让我们怎么办?你想过我们的难处吗……”劈头盖脸,一顿指责。话是没错,现实的难处也明摆着,孩子心里能不清楚吗?只不过是孩子不甘心,想再为自己争取一下。

关于孩子想要回家住的理由,我也听到不少。有孩子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有孩子受不了学校宿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不乏有熊孩子以回家住的名义,趁着父母睡着之后关在自己房间里偷偷玩游戏到半夜;更有孩子只是想住在自己家里,享受家庭轻松愉悦的氛围。

暂且抛开孩子想要回家住的真实理由,单从情感和道义上父母都难以拒绝。

要知道你现在以工作忙为理由,拒绝了孩子想要回家住的心声。就不担心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也以同样的理由将你送到养老院?虽说很多父母都自嘲,将来老了一起相约养老院,但是即便是住进养老院,父母们嘴上说着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心里应该还是非常渴望子女能经常探望自己,能多一些亲人的陪伴。孩子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位妈妈曾经就孩子忘带东西这件事情和我分享过她的见解。

“孩子高中肯定住校,这样每天都能见到的日子真是不多,想想就应该珍惜。有时候我想孩子怎么会总是记不住自己要带的学习用品呢?也许她也很享受目前需要妈妈,妈妈就能来到身边的温暖。我有段时间还批评,现在我索性也想通了,把给她送东西这件事当成她对我的依恋。”我们不能妄加评价妈妈是否溺爱孩子,只能说这样的妈妈心态不焦灼,情绪平和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教育啊!

6到11岁为学龄初期,12到15为少年期,16到18为青年初期,18岁之内,都被称之为人的成长期。成长期又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依恋期,另一个即使我们常说的青春期。依恋期一般是指12岁以前,孩子在精神上对父母的依恋。

心理学家说,孩子青春期出现的所有问题,其原因都是12岁之前出现的问题。一旦有了合适的引爆点,一着即燃。

所以说面对孩子对自己的心理依赖,作为孩子安全感主要来源之一的父母,是否应该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呢?以防孩子生发出被抛弃的不安全感。

割裂了孩子的心理依恋,父母也就失去了之后对孩子教育的话语权。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说,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这决定“他的问题身边人造就。”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喂出来的。

我的脾气——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唠叨出来的。

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我的无耻——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所以说,家长给予孩子的岂止是一日三餐的陪伴,更是对孩子的心理抚养。

作为一个寄宿的孩子,提出想要回家住的愿望,不管理由如何,其诉求都不过分,因为回家不需要理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434评论 2 14
  • 累了一天,终于如愿回到了酒店。现在是北京时间2018年7月7日19:56:11,我很累,十分累,非常累!我甚至没有...
    宵的夜阅读 392评论 1 1
  • 之前就一直听说过断舍离,今天终于有幸目睹了她的真面目,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在践行着断舍离...
    算法成瘾者阅读 300评论 0 1
  • 简书开贴。 开贴明义:过去的几年太懒了,需要有新的东西淬炼淬炼。免得家里小朋友大了以后觉得父亲是一个庸俗的人,无聊...
    张清华阅读 190评论 0 0
  • 珠海大姑带几个小朋友去坐摇摇车,只有两部车,几个小朋友只好轮着玩。 轮到大宝和姐姐玩了,他们跟着节拍摇晃,两人玩得...
    影少侠阅读 3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