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婴儿脐疝

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临床表现

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厘米,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肿物较大时,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为创伤所致。

治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可购买或自制脐疝带每天佩带。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孤独的,没人会陪谁一生,那些朋友都只是陪伴你人生的一段时间。
    旅翼阅读 2,271评论 0 0
  • 今年开始每天早上阅读1小时,基本每周1本书。第一个月过去之后,读完了4本书,但收获甚微。这一次开始怀疑自己读书方法...
    木棉子兮阅读 3,379评论 0 3
  •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我以为我的状态就是生活把我摧残到谷底,看我奄奄一息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再稍稍拉我一把,让我看到...
    帅沙弥阅读 6,558评论 0 1
  • 经常写字写博客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两个网站。15言和简书。今天品味的主体是15言,会提到简书、知乎。 什么?15言你...
    脚下日月阅读 7,923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