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简书,倾慕于你的“创作你的创作”。
作为一个创作社区,任何人均可以在上边进行嘚啵嘚。而我则把他作为一个倾诉的对象,把他作为一个心路历程的记录者,把他当做一位志同道合的同行,一个可以互相包庇的患难朋友。
由于个人的原因,写在简书的很多记录和文章都是关于父亲,从他得病住院一直到去世。写完最后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老人、孩子和羔羊》以后,我决定以后走出这段情感,暂时不再写父亲。
但是,简书,你不要如此顽皮。
你总是把其他书友关于父亲的文章迎面推来,总是把父亲节的征文列到最前面,每天如此。作为一个朋友,我埋怨你真的是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刚开始看到他人关于父亲的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他的亲情环绕。因为世界上的父亲各有差异,而各自的亲情却终究相同。尽管大家都是真情流露,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笔下的父亲才是最佳作品。每次读来也都会触景生情,自我难免一番感慨。于是,以后你再推荐的文章我都略过,或者匆匆瞥两眼。不是对其他作者的不尊重,而是他人的甘泉解不了我干渴的心。
每天的固定时间,我还会找你聊天,推荐作品的这个问题总是疙疙瘩瘩不舒服。也许你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化,和聊天的话题也发生转移,变得更加丰富:上班那点事儿、大学时代、青春、故事、散文、流行趋势各种专题……还有我的草根嘚啵嘚。
今天,一位同事说明天要回老家烧纸。问其原因,说是明天中元节了,要回老家祭祀祖先。
圆月当空,我又如约和你聊天,你却假装不经意又推荐我类似的文章了。这一次,我没有反感,亦没有生气,心头却又一股暖意。你心里一直担心陪伴着我,担心我会忘记重要的日子。
简书,你还是如此顽皮,却又如此心细。
因为,你已经把我当做自己的知心兄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