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认真查了感觉的定义。
作为生理学概念,感觉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映,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感觉是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神经三部分所联成的分析器统一活动的结果;无机界没有感觉,只有跟感觉类似的特性,即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反映;随着生命出现,产生了生物反应模式,即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已包括感觉的萌芽;正是在刺激感应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觉;动物感觉能力在进化中随分析器的专门化发展;人类的感觉在复杂的生活条件下和变革现实活动中得到高度发展;人与动物的感觉不同,动物的感觉只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的感觉则包括社会发展的产物。感觉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同知觉紧密结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感觉因分析器的不同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等。
看着这纯学术的定义,我觉得对感觉是不是认识有误区,过去也有人说感觉就是人的第六感官,但是,看了定义后,我突然觉得感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体验,它不一定就是事实,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加入了人的情感因素,它已经左右了我们真实的判断能力,所以一定不要把感觉当做事实,有时候甚至事实也不一定就是真象!保持冷静和理智最为重要,尽管做到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