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向红告诉我,她嫁给日本人只是为了过安逸的生活因为她们福建人对钱有着特殊的感情时,我并没有轻视她反倒佩服她敢做敢说的勇气。我认为,爱情至上的婚姻和抱有其他目的只要不是危害他人目的的婚姻并没有美好和丑陋那样的区别。
向红经常对我说起年轻时的风光。高挑,白皙,善喝酒,爱交际,又有高大帅气的北京男友,我能想象出她那时的美好时光。只是相恋十年后因为在北京男身上看不到美好的未来毅然于非典那年远嫁日本。婆家在偏远的鹿儿岛,好在老公一直在东京工作,又是有名的通信类KDDI,有一女孩,过着全职主妇的生活。
其实向红们的身份很特殊。国际新娘的身份认同比较尴尬,在日本人眼里,她们是外国人,在同胞眼里她们嫁给了外国人,不管在谁看来都有些不同。所以她们比较寂寞,和日本主妇很难交往,与同胞姐妹也不好沟通,我和老公都很随和,又有同龄的孩子,所以她经常主动来家里包饺子呀,一起去公园玩呀,渐渐生活中的不愉快就会向我诉说起来。由此我也开始关注起国际婚姻这个话题。
我们常说中日一衣带水,可不管地理位置怎样接近也掩盖不了文化习俗上的巨大差距。向红说她和老公最初的摩擦源于开窗子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日本人很多都比较内向封闭,很多家都不开窗子,不象我们同胞天天开窗通气。就我所住公务员宿舍,二楼的那家我就从未见他们打开过窗子,每天窗帘低垂,大白天透出暗暗的灯光,看着都郁闷。不幸的是向红的老公就是这样,反对她每天打开窗透气,斗争的结果以向红胜利告终。
可很多都是不能改造的,更多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原则性问题都是以向红的妥协告终,与其说妥协倒不如说无可奈何更贴切。刚见面时向红老对我谈离婚的事情,谈依日本法律婚后几年离婚才能分到老公的财产。我开始还不理解,慢慢就明白了她的苦楚。日本人一般都把工资交给老婆管,再由老婆手里领取每月的零花钱,可向红是国际新娘,她老公自然充满戒备,只是每月给她三万日元零用钱,生活费用会额外支付,买一些大件东西都要老公亲自出马。我不理解这种没有信任的夫妻关系如何维系,可向红说很多国际新娘还不如她呢,起码她嫁了个有固定收入的老公,她的很多同伴都嫁到农村,辛苦劳作不说,生活比在国内还不如。
向红很顾家,年迈的老妈和下岗的姐姐都要照顾,每年必须给她们每人十万日元。可这些日本人老公都不会给出的。甚至回家时的礼物都要自己负责,她老公只是负责往返机票和住宿,如果自己回国就要完全自己负责了。日本人家庭观念比较淡薄,家庭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也是锱铢必较,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向红自己打两份工,每天都很辛苦。可在国内的亲人看来,她是掉进了钱堆里,那是一抓一大把,不费吹灰之力。向红告诉我她生孩子后回国住过几个月,那时哥哥家刚刚买房子,她给了十万日元。嫂子每天冷言冷语嫌她太小气。他们认为日本人女婿有无数的钱,为什么小姑只舍得掏出区区十万日元,合起来还不到一万人民币呢。可他们不知道日本人姑爷再有钱,那都不属于他们的姑娘,就那十万还是向红自己打工赚的。
其实这是大多数国际新娘的处境。她们在国外都有着无法言说的苦楚。比如向红的老公喜欢喝酒,这是日本男人的通病,经常会很晚才醉醺醺的回家。夫妻在一起说话的机会几乎没有,甚至半年都不会有夫妻生活。不过比起她那些经常遭毒打的同伴来,向红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她不用养家糊口,虽然距离她最初的向往还很远,不过她是个想得开的女性,已经放弃离婚的念头,尤其年初老公要买地建房子,她又再那些仍然租房住的姐妹面前找到了安稳和优越的感觉。
中日国际婚姻和中欧中美的婚姻有所不同。中欧中美的国际婚姻的双方往往是高学历 ,而嫁到日本的中国姑娘往往学历较低,并且大多嫁到农村。尤其是通过中介结婚的,很多都与理想中的相差甚远。有的人由国内大都市嫁到偏远的农村,婚后不如在国内的生活状况。可碍于面子,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也因此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出现了问题。通过向红认识的一和我同龄的女性,生了两个儿子后,每天疲于照顾孩子,加上和日本老公的矛盾积累,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我家附近一上海女孩,年轻漂亮,与老公相差近二十岁。买房买车都要和老公按比例出费用,好在她之前有可观的储蓄。不过和经济上的斤斤计较相比,生活中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更是使国际新娘犯罪的事屡屡出现,比如2008年的中国媳妇杀死两个日本幼童的惨案和2010年中国新娘为牟取财产残杀日本老公的惨案都已不是新鲜事。这和她们的境遇及心理承受已经达到极限密不可分。
出于改变现实生活的目的而结婚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婚姻应该以感情和信任作基础,没有感情基础的国际婚姻势必充满很多未知数。选择国际婚姻一定要放弃过高的期望值和超出常人的忍受能力,那种把走进国际婚姻就会和幸福牵手的想法过于简单甚至幼稚。国际婚姻,其实距离幸福还很远。